加强学习,积极引导
新课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因各地各校发展情况不同,并无固有模式可供借鉴。在启动之初,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局里就给校长提了三个要求。
做一个学习的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不可能也不必在各方面都优于老师,但却必须是学校课改工作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加强学习,为此教文体局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措施,加大对校长的学习培训力度。一是“走出去”。到隆回、许市等地考察学习,广泛借鉴和汲取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二是“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到区里讲学,针对课改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释疑;三是“坐下来”,静下心来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研究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学识水平,增强对新课改工作的驾驭能力。
做一个知情的校长。区教文体局在课改推进之初就明确要求课改工作实行校长挂帅,及时对本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的摸排整理和完善,对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挖掘,对存在的可能制约到课改推进的困难和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局里对全区新课改工作按照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的思路展开,首批确定了胜利小学、实验小学等为课改试点校,为课改工作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再在全区铺开。
做一个造势的校长。一是要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引导教师在课改的大形势下勇于建功立业,当课改的排头兵。各试点学校校长按照局教改工作方案,迅速组织骨干教师建立了课改团队,并结合实际根据每位教师专长进行岗位设置。二是积极创建家长学校,营造课改校外环境。如区实验小学在成功创建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后,又利用学校网站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并将这一做法的成功经验在区内外进行了推介,为调动学生家长在课改中的积极因素,努力为学校课改工作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了宣传推广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蒸湘区的课改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和特色,得到了广西、新疆等省内外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转变思想,找准定位
新课程能否真正进入学校,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以及能否进行积极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如何让教师理解、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校长必须身先士卒,主动转变。
校长要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首先,校长要带头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举措,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标准,感悟新理念,开好新课程。其次,校长必须深入课改第一线,走进课改的“田间地头”,到师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组织课改的主动权,科学高效地组织指挥全校的课改工作。
校长要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长期以来,课程改革大都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专家主导,采取由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校长总是承担着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在课程方面的主动权很小。在蒸湘区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行的是校长挂帅,全员参与。校长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的合力效应,以保证所有的力量都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服务。对学校内部的目标任务、职权利益进行协调,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相互协作、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课改浓厚氛围。同时要注意加强学校与校外各种力量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推动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合力。
校长要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新课程改革应落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蒸湘区各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这也是这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局里要求校长围绕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开展工作,加强课改实验研究,以研促改,为此,创办了《蒸湘教改》,建立了课改资源库,为新课程改革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要求校长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为课改服务,目前大部分课改学校均建立了课改网站专页和课改教师QQ群,有条件的学校还在校刊上开辟了课改专栏,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以人为本,凸显特色
搭建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校长在推进新课改时必须做到三点:首先要将新课改的主动权交给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其次要首先要摸清教师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以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第三要对各课改岗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目标量化,对工作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在目标管理考核时注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自我成长。
让新课改成为特色办学的助推器。各学校校长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教研和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作者系蒸湘区教文体局局长)
■钟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