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择业:让理性与梦想“共舞”
  资料图片
  炎炎夏日,又是一年学子就业季,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天之骄子”们卷入到社会的“洪流”中,却发现就业之路“颠沛流离” ………

  25岁的小韦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没有正式工作。在亲朋好友的开导下,他报考了柳州市的城管,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月薪1600元的城管队员。(据8月4日《柳州晚报》)

  34岁的李强,拥有青岛大学文学硕士学历,毕业后工作一直不稳定,在研究生导师的陪同下,来到一所技师学院报到,转学焊工技术。(据8月1日《齐鲁晚报》)

  ………

  文学硕士转学焊工、清华毕业生当城管、北大研究生卖猪肉、大学生当街买米、硕士生当环卫工………一个个敏感字眼不断涌现,一桩桩颇具冲击力的事例被媒体相继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就业难题,大学生们究竟该如何走?记者就此展开相关调查。

  “编制”外的惆怅

  小刘是我省一高校文学专业研究生,目前在我市一房地产公司从事文秘工作。谈到就业问题,小刘不禁大吐苦水:“大学毕业时工作不好找,就寻思着先考研,估摸着读完研后找份好工作会容易些。但是读研三年过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据小刘介绍,她原本打算去高校当老师,在查看招聘信息时才发现,人家高校招文学教师要的至少也是博士生。紧接着,小刘又想到中学当教师。“女孩子考个教师的编制也不错啊,又有寒暑假,工作收入都还算稳定。”小刘告诉记者,她的考编之旅并不顺畅,考了三四次了,不是笔试没有通过就是面试“黄”了。“读研的时候选的是外国文学,学的比较专,面比较窄,大学所学的知识有许多反而已经忘记了,这样考笔试的时候反而没有本科应届生有优势。读研期间又没有教学实践,考面试时又没有本科往届生的教学经验多。”说到考编失败,小刘如是说。

  扎根“大城市”的迷茫

  与小刘比起来,龙同学的经历似乎就更让人慨叹。龙同学原来是一所中专院校历史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我市一所农村小学当教师,工作后通过自考上了本科。三年前,龙同学毅然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就读了我省一所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跳出乡村的局限,去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去发展,而不愿意一辈子都呆在一个小山村里。”龙同学是这样解释他读研的动机的。

  今年夏天,龙同学研究生毕业,但是在现实面前,他的理想似乎显得特别“骨感”。“我原想去大城市当中学老师,学校招聘会上投了很多简历,可是那些来招聘的人稍微“瞟”了一下我的简历,就把它扔进垃圾桶里去了。”说到这里,龙同学显得很伤心,他告诉记者,这些学校的老师都很看重第一学历,要什么“211工程”、“985”大学毕业的,一看见他的第一学历是“专科”,都没有仔细看上一眼便将他“pass”(刷)掉了。“现在要考个编制内的教师也挺不容易的,我们读研班上有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一个编,还是一个区的小学教师,我去过那学校,好偏僻,离市里很远,就跟村里差不多。”想到未来,龙同学很是迷茫:“莫非我读研回来,现在连回原来乡村小学教书的资格也没有了吗?”

  艰难的“公考”之路

  张同学是我市一高校二级学院会计专业的三本毕业生,目前在我市一广告公司当会计。当问及待遇问题时,她显得很尴尬:“刚毕业不久,我们的工资真的很低,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啊!”当问及未来的打算时,张同学的表情突然变得很决绝:“当然是考公务员啊!收入稳定,工作也清闲。”原来,张同学家在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父亲偶尔到镇里建筑工地上打下小工,经济收入很是微薄。张同学还有一个妹妹还在上高中,家里经济状况很是拮据。

  “你的家庭状况并不好?为什么选择读三本呢?学费很高啊!”记者不禁发出疑问。说到这里,张同学的眼里不禁泛出点点泪光:“我原本是想读个专科的,毕竟经济压力小些,但是父母听人家说,好多公务员的职位要求的都是本科生,于是咬牙决定让我读本科。我读大学的钱都是到处借钱和助学贷款筹到的啊!”张同学还告诉记者,为了圆父母的梦想,拿父母眼中的“官饭碗”、“铁饭碗”,她已经连续报名考过五、六次各地的公务员了。“好几次笔试都过了,但是面试都没过,难道我真的就考不上了吗?”张同学表情越发凄凉,她告诉记者,因为会计对实践经验要求高,她目前工资很低,为了考公务员,她还先后几次都辞掉工作。“目前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别说寄钱给父母了,真的觉得很愧对他们啊!”

  入编教师、公务员、大城市发展……一个个炙手可热的字眼牵扯着无数学子的心,也让一批批毕业生将满腔热情浇灌在“铁饭碗”、“金饭碗”上,却在无形之中将自己的双手、双脚戴上了沉重的“铁铐”。

  与“梦想”共舞的激情

  与小刘、龙同学、张同学相比,小夏的经历似乎就让人觉得些许欣慰。他是我市一高校体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在深圳发展。在电话采访中,小夏告诉记者,他现在一个健身中心当“陪练”。“我的任务主要是陪客人打网球,也教他们一些打球的技巧,来我们这里消费的一般都是些高薪白领阶层,出手都比较阔绰,一个月下来,工资也有六、七千一个月呢!”说到这里,小夏显得很兴奋,他说打网球是自己的爱好,用爱好来赚钱,工作起来很快活。说到未来的规划,小夏的眼里满是憧憬:“我的目标是赚了足够的钱后,自己开一家网球健身俱乐部,自己创业或许更有发展。”

  与小夏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小雷,她学的是美术专业,从大学毕业已经有三年了。她现在经营着自己的一个网店,专门在网上卖女式包包。小雷告诉记者,其实在网上开店一直就是她的梦想,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网上开店子了,那时候主要卖的是女鞋,感觉还不错,每次从批发市场进回来一批货,用相机拍好了传到网上,竟然还有许多的“亲”们“拍”下了商品,将货物打包寄出去后,还真赚了不少钱。说到这里,小雷感觉特别兴奋:“也许和我学美术有关,我天生对美的东西有特别的感觉,很喜欢打扮自己,也很喜欢将美的东西拍下来,所以我卖的东西都还很畅销。”小雷告诉记者,她还特别请来了几位美女做模特,几位跟单员负责进货、发货,几位客服人员负责售前、售后与顾客交流,目前她的网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冲破“桎梏”的理性抉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要肯吃苦,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说到大学生择业问题,我市一高校教育工作者王教授表示,当下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对自己就业预设了种种条条框框,非“公务员”、“编制内”、“大城市”、“高薪”不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诸多挑剔,总感觉“任务重、压力大、报酬低”,觉得不是理想的工作,于是工作没激情、不努力、总抱怨,在这样负面情绪的作用下,工作效率低,生活质量不高。

  “要树立积极理性的择业理念,没必要一窝蜂往‘铁饭碗’、‘大城市’挤!”王教授认为,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工作去做,这点最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做出工作成绩出来。

  说到学历问题,我市一教育界人士徐老师则表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批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拿到学分,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校应该真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切合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切合学生发展调整教学模式,切合时代发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为人处世。”

  “政府也应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谈到就业问题,我市一教育专家谭老师表示,应该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对就业歧视、徇私舞弊的行为实行严惩,为大学生就业树立和谐宽松的环境。

  ■本报记者  伍婷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大学生择业:让理性与梦想“共舞”
新课改形势下的校长管理
本三(B)非定向志愿录退完成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大学生择业:让理性与梦想“共舞” 2013-08-08 2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