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雨母山是衡阳的“后花园”,在大家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假日休闲、远足的去处。只是细细游览之后,一些问题又让人迷惑——千百年来,雨母山上的帝喾祠、赤松子坛为何一直受到无数人的顶礼膜拜?这里又有哪些传说故事?……

  5月31日下午,从事雨母山地方文化研究多年的刘峥嵘登上“石鼓书院大讲坛·书院寻道”, 主讲《赤松子、帝喾与“福山”雨母山》,带着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雨母山。

  古神仙赤松子

  整堂讲座从上古神仙赤松子开始。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传说为神农雨师,神农氏对他行弟子礼。道家经典《丹台录》称赤松子为昆林仙伯,是在秦汉时声名极高的上古神仙。而按照求雨就是求财的说法,可以说赤松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财神爷。

  综合有关道家典籍的描述,刘峥嵘又讲述了赤松子的特异功能。作为雨师,赤松子最大的法力就是“要雨得雨”。 相传他曾在衡州一带设十八坛祈雨,雨母山赤松子坛是主坛。他在雨母山求雨能够做到有求必应、“雨泽立降”。

  他曾服用水玉这种药物袪病延年,并把这种方法教给了神农氏。他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忽上忽下戏耍。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有人据此把他当作炎帝的女婿。

  刘峥嵘认为,雨母山赤松观正殿上的那副对联“神农座上师,称雨师还称道祖;王母洞中客,是贵客更是真神”,正是对其最好的归纳和总结。

  中华人文始祖帝喾

  帝喾,何方神圣?

  刘峥嵘解释,帝喾,姓姬名俊,黄帝曾孙,黄帝大儿子昌意的孙子,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与女娲、炎帝、黄帝、颛顼被并称为中华五大人文始祖。

  帝喾曾师从德行好、学问深的柏昭以及雨师赤松子。赤松子博学多才,为帝喾后来成就帝业奠定了智慧基础。

  据《史记》记载,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他的一生,立下许多丰功伟绩:与炎帝后裔共工、术器父子先后在不周山和雨母山决战,平定天下;改进和推算历法,研制出春秋节令,指导百姓拓植耕耘;开矿冶炼,创作歌曲、发明乐器。

  “福山”雨母

  因为帝喾和赤松子的传说,千百年来,雨母山一直是衡阳人求雨祈福的灵山福地。在刘峥嵘看来,雨母山历史人文之丰厚,佛香道火之悠远,称之为“福山”名副其实。

  雨母山最传奇的故事当是“辛侯灭术器”的传说。据《竹书纪年》记载:“(颛顼帝)七十八年,术器作乱,辛侯灭之。”说的是颛顼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时任辛侯的帝喾平叛灭术器的事。

  传说在远古的颛顼执政晚期,炎帝后裔共工、术器父子趁其年迈,欲霸天下,兴兵作乱,颛顼令辛侯(帝喾)伐之。帝喾经过大小30余战,直逼共工逃入不周山,帝喾将不周山团团围住,共工终因粮食殆尽,不忍所带残兵困饿而死,怒触不周山而亡。共工死后,其子术器逃回南方,盘踞于衡阳雨母山。

  帝喾率兵前来衡阳,与术器展开了一场大决战。传说起初术器驭毒蛇猛虎以为兵,屡次打败帝喾。后来帝喾请来自己的老师赤松子,降伏了术器的毒蛇猛虎,最后打败术器。

  据编撰于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引《湘中记》:“舜南游经此立祠,每祭有云气起。”说是帝舜南巡途经雨母山,为纪念帝喾平叛的功绩,特修建帝喾祠祭祀帝喾。

  不仅如此,晋代耒阳人罗含,当时写了一本地理学方面的《湘中山水记》中记载:“舜南游经此立祠,每祭有云气起。”讲述了帝舜南巡途经雨母山,为纪念帝喾平叛的功绩,特修建帝喾祠祭祀帝喾的事。

  刘峥嵘由此分析指出,帝喾祠建立的年代距今已过4000多年,上古五帝中有两位帝王曾在雨母山上留下了足迹。

  然而,雨母山的传说不只如此。《荆州记》一句“每祈祷无不降泽,以是名之”,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雨母山的灵气,在1700多年以前,就已闻名遐迩。

  相传唐朝元和四年 (809),当时衡州境内火灾旱灾频繁发生,时任衡州知府的吕温祈雨于雨母山,甘霖随祷而至,连续下了三天,合郡有“吕公雨”之颂。当时正值刘禹锡赴衡阳看望吕温,曾陪同他一道来雨母山求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云阜祷雨歌》。

  清代入关以后,为表明满族与汉族一样也是炎黄后裔,淡化当时尖锐的满汉民族矛盾,安抚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统治,在顺治亲政的第二年(1651年),不顾“山乡未靖”,钦定以朝廷名义祭祀帝王陵寝,并钦遣侍读学士白允谦(《清泉县志》记为臼先谦,应为笔误)诣陵致祭神农炎帝陵及舜帝陵。在经衡阳去永州祭拜时,因为道路梗阻,白允谦曾望祭舜帝于雨母山,其祭文仍有记载。

  乾隆年间,清泉县知县江恂曾组织重修帝喾祠,并撰有《重修雨母山帝喾祠募疏》,有“雨母山为治内名胜,森峙崔嵬,可通帝座,殆与天柱、芙蓉并擅南霍之奇”,“百里内居民以其能兴致云雨”,“凡祈必至焉”等语。

  在雨母山民间也有清雍正年间一朱姓道台求雨应验并赐雨母山金匾的传说。2002、2006年,雨母山两次遭遇大山火,然都止于帝喾祠前,一时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在讲座的最后,刘峥嵘指出,由于时世变迁,关于人文雨母,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下一步雨母山的宣传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他建议,应以扩建帝喾祠为重点或者兴建帝喾纪念园、筹划“雨母·山花节”,开展华夏雨文化研究,为雨母山开发不断注入文化内涵;以赤松文化为主题,加强与外界文化交流,推进地方文化的研究等。

  这里曾经是炎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带,是上古雨师赤松子的祭坛;这里曾经飘荡过帝喾与术器的战火硝烟;这里曾留下了舜帝南巡的足迹……

  揭开“福山”雨母的传奇面纱

  ■本报记者  向吟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小企业信贷方兴未艾
创新服务“小微” 唱响民生“重头戏”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 2013-06-03 2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