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沃根深绽芳华
  如同鲜花绽放于沃土,衡东人从厚重的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推动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广大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文化网络覆盖城乡 

  在宋坪村的农家书屋,村支书向忠华介绍:“该村的农家书屋自投入使用以来,村民的读书热情高,一有空就来书屋看上几个小时,或自觉登记将书借回家,总能做到有借有还。”向忠华表示,下一步村里将在原有藏书1500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农民喜爱的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以及医疗养生等方面的书籍。

  2007年,全省第一家“农家书屋”在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挂牌成立。自此,拉开了该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序幕。到2012年止,实现了该县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全面覆盖。该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后多次接受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检查,受到一致好评。

  农家书屋是衡东文化网络触角在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衡东以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目前衡东县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建成,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的电脑、投影仪、音响、乐器等设备配送到位,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免费开放。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占领了基层文化前沿阵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坐小马扎看戏、看露天电影,在衡东农村不再是久远的回忆。衡东恒韵花鼓戏演艺公司放弃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坚持“送戏下乡”,坚持每年到基层免费演出100场次,年累计观众人数到达15万余人。恒鑫影业有限公司在自身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坚持“送电影下乡”,每年放映公益电影有6660多场次,累计观众人数达百余万人。

  文化创新厚积薄发 

  文化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在政府的推动和扶持下,衡东各级各地的文化创作活力激发,不仅专业文艺院团屡推新作,城乡群众中也自发形成了一批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文化消费意识显著提高。 

  书法摄影展、威风锣鼓赛、歌手赛、农民艺术节、“土菜艺术节”、“全民读书月”…… 近几年来,衡东县开展的群文活动数不胜数,让基层老百姓经常“乐”。

  去年的“喜迎十八大·欢歌颂雁城暨衡东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更是让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参与的热情达到了高潮:此次活动,衡东县特意设置了“乡镇专场”和“社会团体专场”,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表演平台。衡东县24个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群众参演,两场合计有40个节目,参演群众达到4百余人,现场观众8000余人。活动上,由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原汁原味、创新不断,成为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衡东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老百姓尝不到甜头,基层干部搞起来就会很难。基层文化的魅力在于组织群众演,演给群众看。花再多的钱,让明星来演出,那也留不住。让群众自己来演,将群众生活中的事情演出来,这样更创新,更有意思。

  日前,市直宣传战线党代表来衡东调研时,认为该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完善、机制健全,人们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组织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希望衡东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衡东文化品牌,引导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真正实现“文化强县”这一战略目标。

  

  ■本报记者  谭晓波  实习生   陈敏

  ——衡东公共文化服务

  惠民生纪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B01版:版面一
土沃根深绽芳华
五指发力“板”打滞后者
小型农田水利滋润15村
常宁用心做好民生“加法”
人大代表 “双联”忙
巡警大队破大案
你“晒廉” 我“挑刺”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土沃根深绽芳华 2013-05-29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