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明翰故居对面的广场,一面浮雕墙巍然耸立。墙高5.8米,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夏明翰烈士就义的场景。
1928年初,夏明翰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以野蛮著称的桂系军阀正在大肆搜捕革命者,许多被捕者根本不经审判便被处决。面对一片萧条和恐怖,夏明翰全无惧色,仍奔走在各个秘密机关,部署“停止年关暴动”的计划。
开始他住在湖南商号,发现武汉卫戍司令部已盯上那里,便迁到东方旅社,与徐特立、谢觉哉、熊谨玎等研究下一步工作。没过几天,谢觉哉突然通知说交通员宋若林已靠不住,夏明翰便回到东方旅社收拾东西。他正准备转移时,叛徒宋若林带着警探闯进了房间。
夏明翰被捕后,连续受到刑讯,他在拷打中只是怒斥审判官。回到牢房,他知生命将要结束,忍着伤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上,他还留下了一个带血迹的吻印。被捕两天后即1928年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敌人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
一门五英烈,夏明翰4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牺牲
今年75岁的汤益民是衡阳县一中一名退休教师,他少年时被夏明翰的故事深深吸引,退休后穷10年之力写就《夏明翰》一书。2010年,该书出版发行,并被列为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品。书中“夏门英烈”一章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从1919年在衡阳组织罢课配合“五四”运动,到后来在湖南组织开展工人、农民运动、武装斗争,夏明翰始终走在队伍前列,发动家人参与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明翰参与发动秋收起义,经组织同意,派弟弟夏明霹到衡阳,弟弟夏明震到郴州,妹妹夏明衡到衡山,组织武装起义。
就在夏明翰牺牲后的第二天,领导了湘南起义的夏明震在郴州反革命暴乱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
在夏明翰、夏明震牺牲前一个月,衡阳游击斗争领导人夏明霹被反革命武装逮捕,英勇牺牲,时年不足20岁。
1928年6月,作为湘南妇女运动领袖的夏明衡遭遇反革命武装的搜捕,从容就义,年仅26岁。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亲外甥邬依庄继承了先辈遗志。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军某部任指导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年仅19岁。
英烈早逝,故居依旧。一曲就义歌,从此天下传。
著名诗人萧三称这是“最好的一首就义诗”。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夏明翰及其《就义诗》编入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深情吟诵这首诗,高度赞扬夏明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双百”人物评选,夏明翰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明翰精神,一面高扬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关党史资料由市党史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