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县人民医院“铁骨仁医”杨为为:~~~
衡阳县溪江乡卫生院“山东闺女”孙立新:~~~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县溪江乡卫生院“山东闺女”孙立新:
7年坚守,在大山深处 当好健康“守门人”
  人物名片

  姓名:孙立新

  工作单位:衡阳县溪江乡卫生院

  从事医疗工作年限:7年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定蓉  实习生  吴  数  通讯员  胡小敏

  作为偏远山区的一名基层医生,衡阳县溪江乡卫生院的孙立新始终以乐观热忱的心态扎根基层。她不忘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恪守守护健康的岗位职责,用兢兢业业的付出、任劳任怨的坚守,在大山深处书写青春答卷,用实际行动为基层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谱写出一曲为民服务的动人乐章。


  把青春“献”给偏远乡村


  2018年,孙立新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面对大城市三甲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她在地图上圈定了距家乡1400公里的竹林小镇——衡阳市衡阳县溪江乡。“那里缺中医科医生,更需要我。”父母含泪送她搭上南下的火车,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有人劝她“趁年轻往高处走”,她却坚定回应:“全乡3.9 万名乡亲需要我,这就是我的‘高处’。”七年间,她先后三次拒绝调动机会,把根深深扎在这大山深处。

  从医路上,孙立新始终保持着“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韧劲。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她先后通过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县名老中医传承考试,还拜入名老中医门下,潜心钻研中医经典,坚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随着不断学习积累,她的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应急处置能力也持续提升。


  把大爱“融”进群众心窝


  作为一个山东人,孙立新初到卫生院时,最大的难题是语言沟通。起初只能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不少老年人听不太懂,即便她满腔热情,也难施所长,患者眼中难免流露排斥与质疑。面对这一困境,她努力放慢语速反复沟通,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到病人听懂为止。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她又主动学起衡阳方言,成功跨越了语言障碍。

  听独居老人絮叨家常,帮行动不便者取药送药,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这些看似平常的举手之劳,却让乡亲们倍感安心,“找孙医生看病,心里不慌”。遇到村民住院无人陪护,她会走进病房和村民亲切地用衡阳话拉家常,驱散他们的孤独。“孙医生治的是病,暖的是心!”这是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动。


  把脚步“印”在乡村小道


  溪江乡17个村(社区)、312个村民组,散落在九峰山旮旯里。孙立新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7年时间,她的足迹遍布溪江乡每个村组。除日常出诊看病外,她还承担着慢性病患者入户随访、村民健康档案整理、“健康讲堂”科普等工作。随访路上,她的药箱总是装得满满当当。遇到村民,她会主动询问近况;看到玩耍的孩子,不忘叮嘱饮食卫生。村民们见到她,总会热情地招呼她进屋歇脚。孙立新常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我愿意守在这里,努力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

  石笋村村民范某深受关节疼痛、肿胀的困扰,多年来无法正常生活劳动,四处求医却收效甚微。经病友介绍找到孙立新时,他带着一丝绝望地说:“医生,这次要是还不行,我就再也不看了!”因为此前的经历,起初范某并未抱有很大期望。然而在孙医生日复一日的治疗后,他燃起了新的希望。接诊后,孙立新耐心询问病史、细致检查体征,结合患者既往的辅助检查结果反复研读病历和影像资料,最终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随后,她为范某量身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精心调理,范某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逐渐减轻,肝肾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重新找回了正常生活和劳动的能力。

  七年时间,孙立新出诊1300多次,走了2.3万公里山路,磨破15双鞋。她治好过许多像范某这样多年求医无果的患者,也帮过不少老人解决生活里的小难题。如今,乡亲们总爱叫她“山东闺女”——在大家心里,她不只是看病的医生,更是遇事时能让人踏实依靠的人。她这份年复一年的坚守,为山区乡亲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精湛医术 护患者健康晴空
7年坚守,在大山深处 当好健康“守门人”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7年坚守,在大山深处 当好健康“守门人”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