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三科副主任医师周意:~~~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三科副主任医师周意:
13年坚守在结核病防治第一线
  查看患者病例。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结核病俗称肺痨,是呼吸道传染病,素有“白色瘟疫”之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的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许多常年与结核病打交道的医生,他们长期坚守在捍卫患者健康的第一线,为结核病患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周意医生便是其中一位。近日,记者走进该院,了解结核病三科副主任医师周意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结核病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庭变故,她毅然走上从医之路


  采访当日清晨,记者看到周意时,她正查完房后返回办公室。虽然当天她有些感冒,但仍旧戴着口罩坚持工作。同事为她带来了早餐,她招呼同事放在一边,先为患者调整好用药方案。

  在她看来,每一项检查结果都决定着身后的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悲喜,因此,对待每一位患者,她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认真检查、仔细询问病情。

  说起从医的初衷,周意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在她3岁时,母亲便因故去世,虽然当时少不更事,但在之后的成长路上,她一直在梦想着要成为一名医生,拯救更多生命垂危的患者。

  高考后,她凭借高分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从此披上了白大褂。2011年,周意毕业后便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当时的传染病医院)工作。家人得知其选择后,认为风险太大,纷纷阻止。然而,周意却坚定地说道:“越是有风险的地方,越需要医生!”此后,她顾不上家人的担忧,毅然前往。

  周意曾经收治了一位年仅28岁的肺部严重结核患者,当时周意为其治疗了近三个月,患者病情好转,便去到外地工作。期间,周意多次联系患者,提醒其记得按时按量服药,并在当地医院随访复诊,但患者依从性仍旧不高。几年后,患者再次找到周意,当时患者已经一边肺毁损,一边肺巨型空洞,并且产生利福平耐药,呼吸衰竭。虽然周意暂时为其稳定了病情,但出院后,患者仍旧不配合医嘱服药,最终去世。

  这个遗憾,让周意至今印象深刻。她说:“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治疗时间长,很容易在病症好转后就自行停药或者拒绝复查,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此后,周意在工作中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一对一联系”,建立关爱微信群,使随访系统信息化。在患者入科之初,就让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宣教,详细解释耐药结核的产生、危害、治疗和预防方法,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并要求每位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反复叮嘱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在患者微信群,她也会时常关心问候患者,对患者的提问进行及时解答。一套组合拳下来,患者失访率降低了不少。

  丁先生是从安徽慕名来到该院就诊的患者,此前因为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辗转就医,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后来还患上重型肝衰竭。周意通过对丁先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20多天后,丁先生逐渐恢复。如今,丁先生已经在周意这随访三年,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从安徽来到衡阳。他说:“不仅是为了来做检查,更重要的是,感谢周意医生的救命之恩。”


  面对传染性强的结核病,她没有一丝畏惧


  在旁人眼中,结核病传染性强,但经常和患者面对面交流接诊的周意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畏惧。“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总要有人去做,这些结核病患者需要我们。”周意说,只要医护人员做好防护,传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带教查房、探讨病例、专家门诊……这些几乎占据了周意工作的全部。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13年来,即便工作再繁忙,她始终将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心里时刻牵挂着患者。无论是要近距离为患者做检查,还是抱着孩子喂药,她总是保持着同理心,用心诊治。“我们必须要细心、耐心、有爱心,不能歧视患者,不能恐惧患者,要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周意如是说。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初,作为传染病医院的一员,周意不顾自身安危,“三进三出”逆行进入隔离病区参与抗疫。在隔离病区里,她一共待了60余天,那段时间,虽然顶着风险辛苦忙碌着,但每次看到患者一张张感谢的笑脸,她便再次充满力量,继续为患者诊疗,调整好治疗方案。

  虽然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但始终没有动摇周意继续从医的决心,她告诉记者:“慢慢做下去以后,我就觉得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大。”

  在多年的工作中,周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有一位肺结核患者杨某在服药过程中多次出现过敏现象,甚至有时候在医院里没有反应,一回家又出现了皮肤瘙痒,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对于肺结核患者,我们有时候会给到三至四种药物,要辨别判断出究竟是哪种药物过敏,不仅需要医者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当时,周意为了减少杨某的过敏反应,便慢慢地为其单独尝试每一种药。

  最终,通过周意长达数月的努力,找出了杨某的过敏药物,并通过改变用药方案稳定了患者的病情。一次次地用心付出,最终帮助患者摆脱了疾病的折磨。患者当时感动地说:“周医生,真的感谢您和医疗团队,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没命了!”


  坚守“医者父母心”,她总是替患者着想


  “周医生是一位领导能力和业务能力都很强的人,她把医生这份职业当作自己努力奋斗的事业,对待患者真心实意,每次看到她这样认真工作,我想不努力都不行。”在该科护士长王超阳眼中,周意就是这样一位好榜样。在生完孩子仅两个月时,周意便因为医院人手紧张而返回工作岗位。她总是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都在坚守着“医者父母心”。

  从检查到治疗,周意总是在为患者考虑。患上结核病尤其当患上难治的耐药结核,不仅病程长,医疗费用更是普通结核病的许多倍。周意曾收治一位患者,当时患者咯血严重,其家人在外地,也没有经济条件赶回来照顾患者。周意便自掏腰包为患者家人买了车票,让其来到医院照顾患者。

  近年来,周意获得了市五一劳动奖章、“衡阳好医生”“最美逆行者”等多项荣誉。此外,周意带领团队参与了中国防痨协会组织的“抗结核药品利福平胶囊治疗肺结核多中心临床评价”的国家级课题,提高科室的科教水平和管理能力。

  于同事而言,周意是踏实肯干、业精于勤的老黄牛;于患者而言,她是技艺精湛、妙手仁心的好医生。她对自己的评价却很低: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希望用自己的双手让所有的结核患者都能治好病,治得起病。她说:“如果可以,我希望天下无‘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13年坚守在结核病防治第一线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13年坚守在结核病防治第一线 2024-03-08 2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