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您现在这个情况只需要做B超,其他检查暂时都不需要做……”近日,在衡阳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的办公室内,一位戴着眼镜的医生正轻轻地用手按压一位患者咽喉肿胀处,细致地做着体查。
面对患者为何不多开一些检查的疑问,她回答道:“服务做加法,检查和药方做减法,这才是一位好医生。”
16年来,这位医生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视为宗旨,坚持用“加减法”的原则,行走在医者的道路上。诊疗中,她竭尽全力为患者做好服务,能不做的检查就不做,能少开的药就少开,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她就是该科副主任张雨星,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等肺系疾病,同时运用中医药对慢性肺系病患者进行体质调理,如气喘、体虚多汗等。2023年,她被评为“衡阳最美医务工作者”。
诊疗服务做加法
2008年,张雨星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毕业后便来到市中医医院工作,师从湖南省名中医王诚喜。多年来,她对待工作满怀热情,奔走在救死扶伤的一线,面对风险,她勇往直前,用高超的医术一次次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看着患者从大口喘气难以呼吸,转变成畅快、自由呼吸的模样,便是张雨星最幸福的时刻。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张雨星在中医肺病的诊治上收获良多,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擅长诊治肺系疾病,对呼吸系统尤其是危重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16年来,张雨星诊治过的患者中,有90多岁的高龄慢阻肺患者,也有数个月大的婴儿,她治疗起来都得心应手。周二、周四是张雨星的门诊日,高峰期患者络绎不绝,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只得减少喝水的次数。一整天下来,常常口干舌燥。
查房、会诊、治疗……每天早晨踏进医院那一刻起,张雨星就开始一天的奔走。即使工作再忙,她也会要求科里的医护人员不能忽视任何一名患者,而她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与患者沟通病情,用自己的兢兢业业回报患者的信任,用自己的尽心竭力换回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为医生,临床诊疗工作是张雨星的职责,但同时作为科室副主任的她,如何带好一个团队,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让更多的年轻医生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患者,是她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中医医师不仅要钻研经典药方,还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张雨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目前已主持市级培养课题一项,参与课题十余项。此外,她积极参加省、市举行的各种学术会议及进修学习,同时鼓励科室医师多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多参加交流和互动,让年轻医师尽快掌握本领。
张雨星目前带教了5位学生,她常常对学生说,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她及学科带头人王诚喜的努力下,科室如今已成为省中医重点专科,团队不断传承经典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形成了治疗肺病的成熟方案和学术气候,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科室研发的贝杏止咳膏、支炎合剂、感冒宁颗粒受到患者广泛好评,成为患者家中常备药。
检查开药做减法
呼吸看似平常,实则至关重要,因为呼吸一刻也不能停止。每一次接待患者,她总是细致谨慎。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患者的负责。
正因心怀敬畏,才能严于律己。在每一次诊治中,在每一次用药中,看似不经意的诊断,实则在张雨星的脑海中进行了激烈的思想博弈。哪种药物更对症,哪种药物副作用更小,这是她在诊治过程中不断思考的内容。
曾有一位六七岁的孩子因为哮喘辗转就医,症状仍旧没有控制住,其爷爷担心反复输液会使孩子抵抗力降低,便慕名找到张雨星。张雨星为患儿把脉问诊后,便让其使用科室特色的咳喘停贴,三天后,小孩的症状就得以缓解。
在临床诊疗中,张雨星常关心体贴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坚持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不仅让患者看得好病,更要让他们看得起病,致力于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她常告诫科内年轻的医生及学生:“对患者,不合理的检查坚决不做,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坚决杜绝,不合理的治疗坚决不用。能用疗效好且价格低廉的药物,就不用贵重药物。”
去年年底,一位60多岁的阿姨因为咯血半年来到该科就诊,患者自述之前辗转多地就医都没有解决问题。每次看着自己咳出来的血,她都焦虑万分。
张雨星通过望闻问切,其舌象脉络显示瘀血多,判断患者是由于肺内瘀血所致,于是开具了活血、化瘀、止血的中药方。“西医可能根据症状给予止血治疗,但是中医治标也治本,活血、化瘀才是解除出血的根本症结所在。”张雨星说道。
最终,服用两周中药后,患者咯血症状完全消失。近日,患者前来复查时,对张雨星感激地说道:“现在,我吃得好,也睡得好,这多亏了您的药方。”
投身抗疫的女战士
疫情三年,许多个与患者、同事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让张雨星难以忘怀。
疫情发生之初,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张雨星义无反顾,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不畏风险逆行支援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隔离病房。在隔离区工作的14天里,她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病房,缺氧、脱水的感觉很明显,虽然说话十分费劲,但她仍旧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减少患者的焦虑。每日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她的双手都被汗水浸泡出褶皱,脸上也被护目镜压出印痕。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时期,张雨星参加院内中医抗疫专家组,共同研制中药汤剂并投放给市民,助力抗疫。作为我市新冠感染救治组中医专家组成员,她多次到定点隔离医院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参与市级专家会诊,指导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用中医中药帮助新冠患者恢复健康。
疫情三年,张雨星放弃了周末休息和年假,积极投身于抗疫战斗中,只要患者有需要,她就随时回到岗位上。此外,她还深入基层和社区,科普疫情防控知识,筑牢一线“防火墙”。
张雨星时刻将患者放在心中第一位,对此,陈爷爷(化名)的子女就深有感触。陈爷爷是张雨星治疗多年的患者,早在2014年,陈爷爷因多年严重的慢阻肺病严重影响生活,连出门都难。陈爷爷家住在离医院不远之处,在其子女的请求下,张雨星便主动上门为其诊疗,根据其病情变化开药。
这一看诊,张雨星便坚持了10年,只要陈爷爷有任何不舒服,张雨星都会去为其看诊。在张雨星的帮助下,陈爷爷的病情也渐渐稳定下来。疫情期间,陈爷爷的病情也因为感染新冠而变得严重,出于对张雨星的信任,其子女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张雨星的科室内就诊。虽然老人已经于去年去世,但其儿子还是特意到医院来感谢张雨星:“10年前,我父亲的病情就很严重了,能挺到80岁,您功劳最大。”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张雨星也始终本着一个医者的初心,砥砺前行,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守护着患者的呼吸健康,用高度的责任心筑牢着患者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