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莫雄飞 图/本报记者 莫雄飞 周 围
今年以来,一场有关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攻坚战在我市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市上下正逐步用“标准化”体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全市各个老旧小区,曾经裸露破旧的围墙,成了五彩缤纷的文化长廊,以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现在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柏油路;在各个乡镇,以前臭不可闻的旱厕,现在被干净美观的卫生厕所取代;在各大农贸市场,现在每天收市后都会进行大扫除、消毒消杀,联合执法队还会不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为市民严把“舌尖上的安全”关;在城区各个夜市点,门头全部换新,并统一铺好地胶,经营户做到“三统一”“五必须”“八不准”,夜市经营更规范,管理也更趋人性化……在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推动下,衡阳这座古老之城,从颜值到内涵,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道路建设方面,一场提质改造全市“断头路”“搓板路”的“攻坚战”也在火热进行中:在珠晖区良树塘路施工工地,记者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据了解,良树塘路修通后,可直通衡州大道和雁城东路,会大大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在蔡伦大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道路坑槽、破损等进行硬化修补,预计今年底蔡伦大道改造工程完工后,这条曾令人避而远之的“搓板路”将成为舒适亮眼的“风景线”。据悉,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城区37条“断头路”实行“清零”计划,同时大力改善蔡伦大道、建设路等“搓板路”路况,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
镜头转向另一侧,公安交管部门也在积极完善交通治理标准化体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为督促电动车驾乘人员配置安全头盔,市公安交管部门已免费赠送安全头盔近9万顶,并通过站点劝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对驾乘人员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城区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平均佩戴率由47%提升至92%。”公安交管部门还对全市各主次干道交通设施、科研设备、交通组织等进行清理整改、优化升级,大力提升城区道路通行效率,压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如今,我市各个县(市)区以及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推进标准化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事记:
1.1月4日,记者从市河长办获悉,2020年省下达我市的29项河长制重点任务已全面完成,衡阳河流水质实现100%达标。
2.1月8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我市日前发布《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市地域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单元,并实施分类管控。
3.2月25日报道: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就本市排污单位做好持证排污、依法排污作出提醒:3月1日起,须持证按证排污。
4.7月12日—13日,省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巩固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并召开反馈交流会,向我市反馈了复查意见。截至2020年,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5384.4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5875.1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39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06%,绿化覆盖率42.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9平方米。
5.8月5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114.2万亩,占全年任务139.7万亩的81.75%。其中,人工造林24.5万亩、封山育林27万亩、退化林修复15.3万亩、森林抚育47.4万亩、人工种草0.19万亩、草原改良0.29万亩,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6.11月6日下午,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衡南县召开。会议指出,衡南县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探索出了“三一体三到位”的经验做法,可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7.11月17日下午,全市城乡治理标准化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用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8.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衡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82天,优良率为92.8%,且整个10月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9.12月9日报道,我市计划三年内(2022年至2024年)对城区37条“断头路”实行“清零”计划,同时大力改造修缮蔡伦大道、建设路等“搓板路”,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10.12月9日,我市中心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石鼓区建设路正式破土动工。范围覆盖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四个老城区,西起蔡伦大道,东至东风路,北起衡邵高速,南至南三环路,共26.64平方公里,新建雨水管194公里,新建污水管53公里,建设工期将持续至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