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胡建军 图/罗 盟
12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李兰娟,就抗疫大数据应用如何在衡阳落地、医学智能化诊疗等方面的问题,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未来衡阳在抗疫大数据应用方面,着力点在哪?”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兰娟首先肯定了衡阳成绩,“刚才衡阳市委主要领导介绍了衡阳的人文历史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今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确实了不起。”她认为,未来衡阳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在抗疫大数据应用方面,除加强医卫体系建设,还可以前瞻性地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诊疗等产业。另外,医卫、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信息系统的共联共建共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大数据功能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怎样运用大数据为其服务?”李兰娟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大数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我们能够很快地发现感染源,尤其是病毒携带者或接触者,及时进行检测、隔离,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利用大数据手段,我们在医学智能化诊疗、预警、预测、治疗等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突发传染病来临,要在短时间研发新药是很困难的。但用大数据手段,可以从原来对病毒有效的老药当中寻找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物成分,为医护工作者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未来在疫情防控中,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应用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李兰娟指出,经过这次疫情防控的考验,我们发现大数据确实发挥很大作用。例如,现在使用的健康码,在疾病控制、复工复产复学等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该更好地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针对可能的病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控制传染源,从而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我国已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易发时间段,这时期老百姓如何加强疫情防控?”李兰娟表示,一般到秋冬季或冬春季节,病毒性的传染病容易集结和传播,所以,冬春季要注意保暖,公共场所大家要注意戴好口罩;室内要适时通风通气。另外,要勤洗手,保持干净,避免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同时,面对境外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当前,线上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衡阳在这方面应如何开展工作?”李兰娟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互联网医疗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因为5G时代图像传输非常清晰,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基层老百姓、医务人员与专家在网上共同讨论怎样更好地预防、治疗,尤其是对疑难危重病人,运用线上医疗可实现远程会诊,大大提高治愈率。医护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医疗常识,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预防疾病的水平。
采访结束时,李兰娟不禁为衡阳点赞:“衡阳的广大人民群众好!衡阳发展很好!疫情防控得也很好!祝衡阳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