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懵懂的“医学生”,到如今享誉业内的“手足外科专家”,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医院院长、手足显微外科中心主任谢松林不忘初心,在显微世界追逐自己的“手足外科梦”。从事手足外科医疗工作的23年间,谢松林以精湛的医术服务、全方位为患者着想的责任心,成为患者交口称赞的“手护神”。
近日,他被评为2020年衡阳“好医生”,这无疑是对其多年来潜心躬耕、追求卓越的医学精神的赞誉与肯定。
A
内功扎实,树品牌展风采
2010年,谢松林成为手足外科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无数个需要截掉的肢体经过修复得以保了下来,无数个残缺的肢体被重建了外观和功能,而且显微修薄穿支皮瓣、不牺牲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一项项高精尖技术,小关节镜下治疗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等微创技术,四肢严重畸形的矫治等新技术被率先或重点开展,科室逐渐成为业界标杆,吸引了无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想要一个完整美观的躯体无疑是每个人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但传统修复拇指缺损断的方法,都是以牺牲足趾(长度)来再造手指,实现骨关节再造。近年来,随着患者年轻化,传统修复方法越来越不让患者接受。”谢松林介绍,为了满足手指残损患者更高的需求,南华医院手足外科率先在我市开展了不牺牲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技术。
由于再造手术要求很高,手术时间长,国内能做到足趾移植手指再造的医师实在少之又少。在谢松林的带领下,该科在传统的再植技术上进行了不断改进、完善、创新,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几所可以实现不牺牲足趾(长度)移植手指再造医院之一。目前,科室每年手术量达4000台次,累计完成手足外科、显微外科手术50000余例,完成的高难度手术病例数和成功率均居省内领先水平,不少患者还是从江苏、广东等地甚至东南亚地区慕名赶来就医。
20岁的女孩小燕(化名)便是该技术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她是一名先天左拇指缺损的患者,为此她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辗转北京、上海各大医院,均是以牺牲足趾(长度)为代价来实现手指再造治疗。小燕找到了谢松林,针对其情况,他设计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拼接再造拇指,第二足趾取髂骨植骨保留的手术方案。手术后,不仅接再造的拇指外形和踇趾供区皮瓣外观良好,术后4个月后腹股沟供区疤痕也几乎消失了。一年后,小燕再来复诊的时候,拇指的外观和功能的恢复都十分完美。
B
不忘初心,牢记医者使命
“手足外科、显微外科是十分辛苦的临床专业,多以急诊为主,医师少、急诊多,手术时间长。有时刚回家,又被紧急叫去做手术,通宵达旦的手术更是家常便饭,甚至经常通宵手术后第二天又接着上手术。”就这样,谢松林在手足外科奋斗了23个春秋,他眼睛总是布满着血丝,即使身心疲惫,但只要想到还有需要他的患者,又会干劲十足。
断指重接、断掌重接、皮瓣修复……在手足外科,这些听起来难度极高的手术却经常开展。“吻合时,要将骨头、肌腱缝合,血管和神经全部缝合。”谢松林直言,骨头、肌腱的吻合难度较小,而血管和神经的吻合很难,用的手术针有时比头发丝还细。另外,整个吻合过程均在放大数十倍的显微镜下操作,注意力要十分集中,手法要十分娴熟,手只要稍微抖动,血管便可能报废。机会只有一次,一个细微的失误、一针颤抖的缝合、术中患者轻微的动作、术后伤员的不配合、医务人员观察不仔细和发生险情处置不及时,均可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
除了精细的要求十分严格,完成一台手足外科手术,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对医者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我曾经两天两夜不间断为5个患者主导做手术、连续奋战44小时,下手术室楼梯那种大脑空白、神情恍惚的感觉至今刻骨铭心。”回忆过往,虽然艰辛,但谢松林表示,“每当看到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便是我最为欣慰的时刻,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C
心系患者,暖民众显大爱
因为自幼家里一贫如洗,谢松林体会过缺钱的压力。谢松林不仅从技术上为患者排忧解难,还积极为一些贫困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同时不忘从精神上关怀和安慰患者受创的心灵。
手外科患者大多来自工农阶层,经济条件一般都不好,一个创伤手术做下来,动辄就得几十万元,谢松林对待这些病人总是特别关照:开通绿色通道、想方设法减免费用,还时不时自掏腰包,发动募捐救助困难患者,鼓励他们积极治疗,不要轻言放弃……
一股股暖流不仅让无数残缺的肢体恢复完整,更让一个个脆弱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刚毕业工作的第三年,谢松林自己也就几千元的积蓄,然而,当他接诊一个大面积烧伤的农村小儿患者时,因为没钱治疗,小孩家里准备放弃。但作为主管医师,他于心不忍,于是自己带头捐款1500元,同时倡议科室和医院捐款了2万余元,最终挽救了小孩的生命。
还有一位40多岁的患者赵先生,因在骑摩托车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其右腿开放性骨折。在其他医院做了四五台手术,花费了近40万元,骨折部位依旧反复感染,不见好转。“我家实在是没钱了,如果这次再治不好,这条腿您就给我截了吧!”备受病痛折磨的赵先生来到南华医院治疗,对谢松林说了这番话。
“钱可以再挣,可腿截了就没有了!你先别考虑费用,安心治疗,你这条腿我一定尽力保住。”谢松林安慰道。随即他一边针对老赵的情况,设计手术方案,一边通过发动科室募捐与寻找外部慈善机构等方式,帮助他筹集资金。最终,经过治疗,赵先生得以康复出院。出院时,赵先生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谢医生的坚持,我这条腿不知道截了多少次了!”
专家链接:
谢松林,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全国显微外科分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副主任委员,SICOT(第36届世界骨科大会)重建显微外科和第三届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大会中国部委员,衡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等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编著作1部。
作为手外科主任,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学习上更是不断勇攀高峰,先后到上海华山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青岛401医院全军手外科中心等地进修手显微外科、腕关节镜。学成回来后带领团队开展大量新技术,比如髂骨瓣、再造、臂丛神经损伤、骨延长、腕关节镜技术等。主持或主要参与的新技术项目在南华大学和南华医院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