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巧用微创技术,打通呼吸和食道这两条通道,让生命重现:运用胸腔镜、腹腔镜等,在直径只有2至3厘米的切口范围内,完成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高难度外科手术……马昌云,衡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十年磨一剑”,“胸悬明镜,游刃有余”,他凭借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医风,不断对标我国心胸外科手术前沿水平,突破了衡阳心胸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彰显了这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名副其实”。
“双腔镜”,为百名患者拿下食管癌
晏先生今年66岁,是珠晖区一名退休干部。前不久,他到市中心医院复查,结果令人满意。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个食管癌手术后患者。
晏先生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马昌云主任。”
去年3月下旬,晏先生感觉吃东西下咽比较困难,有明显的堵塞感,且伴有胸痛,精神状态不佳,吃饭都成问题。马昌云结合检查报告及其症状,确诊晏先生患上了食管癌,并已发展到中期。“手术是最佳选择”,马昌云认为。
按照传统方法,食管癌切除术是大手术,需要进行剖胸,切断肋骨、膈肌等大的手术操作,患者甚至丧失劳动力。
马昌云决定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因为他已经开展了近百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麻醉、护理等团队的配合下,他利用电视腔镜的辅助,用微创器械进入体内进行操作,切除食管病变、重建消化道、清扫淋巴结,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
术后第七天,患者已经可以进食一些流质食物,一个月后,可以顺利进行普通饮食。
晏先生对记者说,他非常感谢马昌云医生,马医生挽救了他的生命。
“单孔镜”,小切口内完成系列大动作
近日,马昌云领衔医护团队成功为一名复杂的肺肿瘤患者施行了一台高技术含量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再次体现了该院心胸外科微创技术的先进水平。
患者是一名62岁的老年男性,因间断咯血1个月入院。经查,肿瘤位于右肺中叶,侵犯上肺静脉根部、心包及右肺动脉干侧壁,患者肺功能极差,无法耐受右全肺切除术。
经过术前充分评估,马昌云主任决定为其施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是国内目前最新且属高难度的微创手术方式。需要在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内,完成经心包内右肺中叶袖式切除+右肺上叶切除+肺动脉成形+左心房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等一系列手术。任何一个环节稍有闪失,即会危及生命。
“艺高人胆大”。手术得以圆满完成。
马昌云手术后说,这台手术,不仅体现“最大限度切除病变肺组织,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的肺癌外科治疗原则,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真正是“相得益彰”。
“控时控费”,想着法子为病人省钱
在患者心目里,马昌云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为我们省钱。”他习惯于使用最基本的药物、采用价格低廉的医疗耗材、缩短患者术前术后时间,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为病人着想”“对医保政策掌握透彻”,这是科室同事对马昌云的“评价”。
刘女士因咯血及肺叶病变到市中心医院就诊,按照常规须开胸探查,马昌云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且病变局限,决定避免“大动干戈”。 他通过胸腔镜,历时仅1个小时,顺利实施左肺上叶舌段解剖性切除,术中出血只有20ml,术后当天病人就能下床活动, 5天后康复出院。病人一方面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另一方面觉得“超值”。
前不久,一名年仅30多岁的肺癌脑转移患者找到马昌云。然而,综合治疗所需高额的费用却成为挽救这条年轻生命的“拦路虎”。“安心住下来,医疗费我来想办法。”马昌云一方面通过申请大病救助,一方面在治疗中科学安排时间,另一方面尽量使用平价药品、耗材,硬是把患者的医疗费给“摆平”了。目前,病人的癌细胞转移范围缩小,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