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即将来临。3月28日下午,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立即召开2017年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
那么,今年的气候年景怎么样?我市对于防汛抗旱有哪些部署,气象部门又将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市防洪管理处、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
汛期总降水量,预计较往年偏多
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2014年至2016年全球平均气温连续三年打破纪录。在此背景下,今年全省气候呈现出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增多、强度变大等特点,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雨分布整体呈现为南多北少。其中,华南、江南等地降雨偏多,华北、西北等地降雨偏少,局部干旱可能重于往年,台风强度可能偏强。
据市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分析,我市今年汛期总降水量较往年略为偏多,其中4至6月为雨水集中期,极易引发山洪等地质灾害,7月上旬雨季结束后可能有明显的夏秋干旱出现。但由于我市受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在做好蓄水抗旱的同时,还应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天气。综合各方面情况,今年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防汛物资储备充足,责任到人
会议要求,要确保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部门单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抓好物资储备、防汛通信、抢险队伍、军民联防等措施落实;要严肃开展防汛抗旱督察,真正把防汛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程、每一处险工险段、每一个责任人。
据了解,截至3月底,我市已完成95%以上的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其中,2016年度中小河流、水土保持、山洪灾害、四水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均100%完成。
市防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刘建军告诉记者,目前城区共有10多个可辐射整个衡阳地区的防汛物资储备中心,都是由指定单位负责管理和调运。截至3月中旬,全市在各个点已准备木材1000立方、砂卵石10000立方、编织袋10万余条、彩条布5000米,5艘船舶以及80多台吊车、推土机、挖掘机全部到位。同时,衡阳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也积极做好准备,随时候命,为可能发生的汛情提供通讯保障。
同时,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物资储备计划要求,市县两级对各类防汛物资器材重新进行了清点、维修和补充。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储备水泵330台、冲锋舟(橡皮艇)36艘、机动船75艘、救生衣5500件、挖掘机12台、发电机组63套、砂卵石15万立方米、块石5万立方米、铁锹2500把,编织袋20万条,麻袋12万条,木桩1200立方米,彩条布5万平米,并完善储备物资的管理和调用制度。
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预报精准度
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何炜炜告诉记者,当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地面监测站、天气雷达等监测手段越来越完善。气象部门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特别是加强针对极端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确保测得到、报得出、不遗漏。
目前,我市正在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建设,把预报精准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加大对气象科技投入力度,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进一步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促使气象预报预警更精准及时;将提升气象服务有效供给能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气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