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亚华
本报讯 我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今年迎来了验收之年,目前,衡阳距离国家园林城市究竟还有多大的差距,存在哪些“软肋”和硬伤?昨日上午,省住建厅园林绿化专家来到我市“传经送宝”,并对城区公园、景区及街道小区园林绿化进行了实地考察。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对衡州大道、船山西路、红湘北路、古汉大道等17条道路实施了城区道路绿化带整治整改项目建设,改造总面积达43871.68平方米,通过提质改造,绿量及景观效果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船山路人行天桥、跨解放路西合路立交桥、解放路与蒸阳路相交的地下通道入口等处进行立体绿化示范点施工,弥补了城市立体绿化的“短板”,赢得了一致好评。
“‘创园’是全民行动,必须要让广大市民得到实惠。”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专家建议,我市街道园林景观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栽种常绿与落叶树种应优化搭配,疏密得当,更好地体现城市绿化景观的意境美及层次空间感,让城市园林更加亲民,要像“绣花边”一样,精心细致管护打理好城市花草树木,让城区花草更加出彩动人,更好地反映出季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