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公元前209 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楚国有一位奋起反抗赢秦暴政的大将宋义,英勇善战,十分威武,秦兵屡屡败于他的手下。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军将士赠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冠军”称号的人。到了汉代,冠军一词继续沿用了下来。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了冠军为官衔。从魏晋迄南北朝各代,都设有“冠军将军”,唐朝也设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直到清朝,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为“冠军使”。
锦标
本意指锦制的标旗,乃唐代竞渡比赛的取胜标志,亦名“彩标”。竞渡即赛龙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有之,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到了唐代,更演变为一种极其盛大而隆重的赛事。当时,人们为了裁定名次,便在水面的终点插上一杆锦制的标旗,是为锦标。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为胜,故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而“夺锦标”遂亦成为大魁天下之喻词。后来,“标”更成为冠军的代名词,夺取“锦标”者,也因其胜利者的荣誉而受到尊重。
占鳌
唐宋时期,皇宫正殿前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镌有巨鳌。科举殿试结束后发榜时,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而状元则独立于鳌头上迎榜,鳌头可谓状元的“专用席位”。之后,人们便用“占鳌”喻指体育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夺魁
魁即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故魁亦有首之意。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将第一名状元称为“魁甲”。体育比赛中的“夺魁”即由此而来。
挂靴
《南史·隐逸传》载:“南梁,陶弘景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后“挂冠”引申为辞官。“挂靴”一词由“挂冠”转义而来,顾名思义,即把球靴挂起来,再也不穿了。特指足球运动员退役,结束运动生涯,不再参加正规训练和比赛,有时亦用于滑冰、田径等运动员。
乌龙
即乌龙球,常用足球术语,英语为“own goal”,指自进本方球门的球,多由于本方球员误打误撞所致,故又有成语“自摆乌龙”。“乌龙”一词源于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谁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由于粤语“乌龙”一词的发音与英语“own goal”相近,且粤语“乌龙”本身即有“搞错、乌里巴涂”等意思,与足球场上的误入情形不谋而合,于是大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报道中以“乌龙”来翻译“own goal”。
国学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