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珉
最近,导演李玉的新作《断·桥》上映,像极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悬疑片,那种生命的撕裂感和疼痛感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幸好,男女主角马思纯和王俊凯饰演的角色都是边缘人,他们双向救赎,将两代人恩怨情仇的那种生猛冲撞感削弱,传递出人世间的温暖与爱意。
影片由一起命案为线索引出剧情,黄雀市大桥垮塌后露出死者闻晓雨的父亲——闻亮的遗骸。闻晓雨的父亲八年前失踪,母亲改嫁,幸好被父亲的同学朱方正收养。当初大桥的建设由闻亮和朱方正两人负责,闻亮的尸体在里面,似乎和朱方正脱不了干系。一直暗中观察闻晓雨的男孩孟超突然冒泡,愿意陪闻晓雨追查悬案。只是孟超也不干净,他因为姐姐而犯罪潜逃多年。孟超和闻晓雨多方追查发现线索全指向朱方正,朱方正既是闻晓雨的干爹,也是养了自己八年的养父,还是真凶,一切的恩怨情仇似乎从闻亮的遗骸开始。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用三个词就可以简单概括:情义、命案、刑侦。但复杂的却是关系和角色定位背后隐藏的阴谋,“情”是推动《断·桥》情节的核心力量,也是人物做出关键选择的原因——闻晓雨的父亲闻亮因在九寨沟救过同学朱方正,选择相信朱方正不是工程的内鬼;朱方正和菊怀义在工地争抢闻亮的工程举报信,不料失手将闻亮推下去,只好通过领养闻晓雨的方式来救赎自己;男孩孟超和女孩闻晓雨,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情义最深,他们仿佛邂逅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两人在现实世界对照的是被世人贴上异类标签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孟超把强奸他姐姐的村霸捅死,但姐姐也死了。孟超的姐姐长得像闻晓雨,而闻晓雨的父亲闻亮被孟超撞见,和朱方正、菊怀义在工地争吵后再也没看到人影。再加上在电影中被炸死母亲成为孤儿的小蓝莓,他们三人窝在一起生活的戏份,是全片最温馨、却也最令人动容的一幕。三个受伤的灵魂相互取暖,是该片难能可贵的温存。
一座桥倒塌了,许多人的生命也跟着消逝,似乎一切都是无可避免的。断桥事件以及后续的命案,其实都不复杂,所谓的悬疑也在影片前半小时就被解开得差不多了。本以为后续可能有惊天反转,但并没有。坦诚地说,本片的叙事节奏比较拖沓,对习惯了警匪片紧张刺激的观众来说可能不太友好。
该片的台词和题目都有所隐喻,晓雨对着鱼缸里的鱼说:“这个鱼是困在里面出不来的,等我爸爸的事情了了,我就是大海里的鱼。”
闻晓雨对孟超说此话属于安慰剂,她并不觉得爸爸的事情了了,就是大海里自由的鱼,而是让孟超放心。
孟超说:“那你就是大海里的鱼。”他暗下决心,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此事大白于天下。
而小蓝莓却说:“这个不就是大海里的鱼吗?”
或许只有小孩才能就事论事,拿着手里吃完的海鱼鱼骨把玩。他们之间的暗号隐喻看似说鱼,其实说的是报不报警、牺牲谁的事,心知肚明,他们通过抱团取暖的情义,来对抗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对抗人心的险恶和命运的不公,更是一种冲破世俗的挣扎与反抗。
马思纯饰演的闻晓雨和王俊凯饰演的孟超是相互救赎的关系,加上另一个孤儿蓝莓,动机惊人的一致: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片名《断·桥》,第一层意义是作为道路用途的桥梁坍塌隔断空间,切断了城市大动脉,也让朱方正和菊怀义等贪得无厌的硕鼠无处可逃;第二层意义是,时间桥接起八年前和八年后,将人物角色矛盾串联起来,让所有尘封的秘密久别重逢。
片名用现实中桥梁的垮塌,隐喻每个人心中的那座桥。闻晓雨回养父家的桥断了,无法停留原地,也无法重修一座桥。值得玩味的是,《断·桥》谈论的是救赎,却没有让人看到救赎的希望,正如《观音山》一边讲述着“信仰的重建”,一边表达着虚无感十足的情绪,但影片还是揭露“生与死”“信任与辜负”“罪恶与救赎”之类的宏大话题,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