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酒文化》之——~~~
《系统汉语》拾零之——~~~
古诗词中觅良药之——枳壳~~~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系统汉语》拾零之——
腊:霜蹄削玉慰馋涎
腊肉

  ■李银

  竿

  巤

  “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元素中吃所占的比重很大,不独食物是“吃”,许多吃不得的也还是“吃”,比如:“吃亏”“吃惊”“吃一堑”“吃紧”“吃力”。因此,凡是逢年过节,不管名义上怎么冠冕堂皇,细究起来,无非是借机一饱口福。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人民的温饱问题,即便有过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天下大乱之后,人口锐减,空下的田地很多,新贵还少,勤劳的人民得以喘息一阵而已。至于平时,能吃饱就不错了,哪里能够奢望吃好?但一年中总还是有物资丰富的时候,所以,几个重大的节日,要么是草木初长,可以趁嫩采摘,如清明;要么是庄稼的收获季节,如端午、中秋;而肉食类,非得到最为寒冷的时节,才舍得宰杀食用,这就是腊月。

  现在的“腊”字,实际包含了“腊”和“臘”两个:

  “腊”,《说文》:“腊,干肉也。”春秋金文作   ,上面是“昔”,下面是“肉”。“昔”指洪水淹没的岁月,表示久远之意。因此,“腊”指的即是收久了的肉。要做到肉久而不坏,在古代,主要靠腌制:先用盐、醋之类处理,为其杀菌、入味、发酵、初步脱水;然后风干或烘干,使之彻底脱水。如果保管好,不让它回潮,保质一年是不会有问题的。

  “臘”字出现的时间比“腊”要晚,目前见到最早的字,是战国时期楚国的   ,由“肉”和“巤”构成。“巤”,商代甲骨文作   ,上部为“囟”上立毛形,下为“羽”。“囟”指囟门;从“羽”,义指动物颈后的鬣毛。这部分是动物毛发中最硬挺的,往往能竖立起来;所谓“怒发冲冠”,指的就是动物发威时,鬣毛支起的样子。以“巤”为声旁的字,多有硬挺如鬣之意。如:蠟(là),《玉篇》:“蜜滓也。”蜂蜡。涂蜡能使物变硬。   (liè),《广韵》:“编竹为之。”竹篾编的床垫。犣 (liè),《广韵》:“旄牛名。”牦牛毛粗长。躐 (liè),《尔雅·释言》:“跋躐也。”超越。擸(liè),《说文》:“理持也。”分理使毛发等直挺而握持。獵(liè),《说文》:“放猎逐禽也。”放狗狩猎。因此,“臘”也应该是指干硬的肉,与“腊”意义相同。

  但《说文》认为:“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东汉郑玄注《月令》:“臘谓以田獵所得禽祭也。”应劭《风俗通·礼典》:“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都是将其定义在十二月的祭祀上。其实都是不贴切的。“臘祭”不过是种形式,祭过之后,食物还在;实质是在这月大批地宰杀牲畜,然后进行防腐处理。北方干冷,多采取风干的方式;而南方潮湿,但多柴火,便多采取熏烤的办法。《周礼》记载得很清楚:“臘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臘、膴、肸之事。”指根据猎物的不同部位加工成各类干肉:“脯”从“甫”,胸脯部位宽而薄的干肉;“臘”,条状干肉;“膴(hū)”,脢子之类无骨的干肉;“肸”,散布香气的意思,应该指的是熏肉。因为经熏烤的腊肉特别香,可以说:凡是吃肉的,没人经得起它的诱惑!

  以前有个吝啬鬼,在饭桌上方悬有一块腊肉,家人看着下饭。一次,小儿子实在是馋它,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大儿子心生不满,就向父亲告状:“爹,弟弟老是在看腊肉。”吝啬鬼生气地回答:“让他看,咸死他!”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反映了以前百姓生活的艰苦,以及腊肉的诱惑——闻那香气都可以激起食欲。

  长期以来,腊肉在菜肴中都居统治地位,它是财富的象征,十分珍贵。幸福的“福”,“富贵”的“富”,所从“畐”,甲骨文作   ;若根据“副”来看,金文写作   ,像用刀剖牲畜的样子,则“畐”很可能就是指一块腊肉。《论语》记载:“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指的就是条状干肉。“束脩”,指十条干肉。这是孔子的学费标准。《说苑·修文》记载:“亲迎礼也……大夫庶人以屦二两加束脩二。”

  在汉代,两双鞋、二十条腊肉是迎亲的彩礼标准。三四十年前,湖南的山里人家,若是从灶头上方取下一块腊肉,那不是逢年过节,就必定是贵客登门了。这种腊肉,长期的烟熏火燎,黑硬如铁,需要用淘米水刷洗干净,然后放到锅里用水慢慢煮,煮去残余的烟尘和多出的盐分,再切成薄片,便晶莹剔透如玛瑙一般,异香扑鼻。如果配以萝卜干、冬笋、藠头、芹菜、蒜苔等生脆的食材,那种美味绝对会令你欲罢不能!

  而风干的腊肉就不能比了。南宋诗人王迈曾吟道:“霜蹄削玉慰馋涎,却退腥劳不敢前。水饮一盂成软饱,邻翁当午息庖烟”(《腊肉》)。看起来还不错,上面起着盐霜,切开来如玉一般;但却有股腥臭味,不敢下咽。结果只好用水泡饭;倒是好了邻居老翁,中午不用煮菜了。

  不过,腊肉虽味美,却不可多吃。

  古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国语·周语下》:“厚味寔臘毒。”这是因为:一、在腌制腊肉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腐败,往往会放很多的粗盐,粗盐当中含有一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工业化生产的,甚至还会专门加一些亚硝酸盐,使之保持鲜红的颜色,更加漂亮。这些亚硝酸盐与肉类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就会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二、腊肉再怎么处理,含盐都会超高,盐摄入过多,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等癌症风险,对皮肤的损害也很大。三、腊肉一般都选用五花肉,瘦肉腊制后如干柴一般,不怎么好吃。因此,腊肉一般含脂肪高,吃起来又不腻人,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熏制过程中,烟雾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其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湘酒文化的高度
腊:霜蹄削玉慰馋涎
南橘北枳功不同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腊:霜蹄削玉慰馋涎 2021-01-24 2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