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丹
一部《酃酒志》,半部中国酒史;
一杯湘酒,满载湖湘血性。
衡酒,是湘酒之源,是湖湘名片。
衡酒以酃酒为代表, 酃酒是中国十大贡酒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黄酒,为众多史书、方志所记。酃酒曾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公元280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举行开国大典,他就把出产于酃县的酃酒荐于太庙,作为国酒来祭祀祖先,犒劳功臣。
这一史实,在中国很多史籍中多次承载。中国酒史上的第一个贡酒是酃酒,《后汉书》《晋史》《唐史》《宋史》《湖南通志》《衡州府志》《衡阳县志》等皆有记载,正史有记载17处。中国酒史上第一篇酒赋《酃酒赋》为晋·张载,比宋代苏轼的《中山松醪赋》早了800年,比《茅台酒赋》早了1900年。
中国酒史上第一个酒生产标准,是《齐民要术·酃酒生产法》,酃酒生产“五齐六必”。
由此可见,酃酒在西晋时就已十分盛名。从西晋以后,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历经300余年,每年都把酃酒贡于皇宫。南朝盛弘之《荆州记》“东酃湖酒,年常入贡。”非常准确地记载了酃酒的产地和把酃酒入贡皇宫的情况。满清入关中原,也把酃酒列入贡品。《中国实业杂志》(民国二十四年上海版)载:“湖南酒以衡阳产者最为著,自来有酃湖名酒……清初作为贡品,名曰衡酒”。
除此之外,酃酒还是中国最早的出口酒。唐代时,越南阮攸《星轺随笔》:闻道酃湖新酿好,征人先已具壶觞。酃酒与衡州团茶是唐代我国出口到安南(今越南)、东南亚的两宗重要商品,是南中国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见证。
中国酒史上关于衡阳酃酒、衡酒的诗文也颇多,仅唐宋名家诗就有120首与湘酒有关,张载、唐太宗、魏征、王安石、欧阳修、近代徐世昌、秦孝仪等,每一首酒诗都流传千古。
王船山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留下了不少酒诗,都与湘酒有关,他的酒诗不仅写酒,还写美景,写人生,他的诗酒人生蕴含哲理与智慧,值得细品。如“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写出了清幽;“古寺青溪路,东窗隔一峰。缘花忘柳径,驱酒试蘋风”写出了悠闲;“宝刀旧结并州豪,春风日醉新丰酒”写出了豪气;“千古英雄此赤方,漓江南下正汤汤。情深北阙多艰后,兴寄东皋信美乡。进酒自吹松粒曲,裁诗恰赋芰荷裳。萧森天放湘累客,得倚商歌侍羽觞”写出了血性和霸气……
总之,湘酒在船山先生的笔下既有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清雅,又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随性豪气,是醉翁之意既在山水,也在酒也。
湖湘出好酒,而湘酒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的文化、精神和气质。推广湘酒的历史和文化,更能树立湘酒的高度,奠定湘酒的品牌效应。而湘酒的发展之路实际上不仅是一条饮酒文化的传播之路,一条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推广之路,也是一条湖湘文化的传播之路,一条湖湘精神的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