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华
三五好友相约去蔡伦竹海挖冬笋,是在新年款款而来的第一天。失联多日的太阳,也早早露出了笑脸,将柔柔的阳光撒向幸福的大地,热烈地回应喜庆的新年。
寒冬未雪,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竹海依然绿意盈盈。背阳的角落里,丛生的灌木覆盖着晶莹的白霜,不免让人生出些许冷意来,也让冬日的阳光显得弥足珍贵。
鼠年突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风暴,带给我们太多的伤害和恐惧。虽然去年全民抗疫大获全胜,但时至今日,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痛和阴影并未消除,全球疫情也不容乐观。在这个元旦小长假,尽量不出游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较之网上新年来临时的热热闹闹,竹海反倒显得冷冷清清。偌大的游客中心,前来游玩的人屈指可数。好在,我们深入竹海并不是来凑凑热闹,感受欢乐的气氛,而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冬日挖笋的乐趣。
驱车至半山的竹海酒店,我们将车泊在竹影婆娑的前坪,便迫不及待跳下车,与早早在此等候的三位本地人会合,一人扛起一把锄头向竹林深处走去。那阵势,与实行大集体制时,生产队劳力集体上山农动的场景,颇为相似。
蔡伦竹海号称亚洲最大的连片竹海,覆盖两百多个大小山头,依山势高低起伏,面积超过16万亩。飘逸的耒水自远方而来,缓缓穿过竹海,给神秘的竹海平添了无限流韵。散居竹海中的老百姓一生与竹为伍,亦以竹换取生活开支,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一样,他们对于竹和竹笋的生长,自是了如指掌。
一路上,那位年约四十的本地中年汉子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冬笋自竹根生发,深藏于土壤之中,因而寻冬笋是一门技术活,得注意“三看”。
我很好奇,便问何谓“三看”。中年汉子古铜色的脸上浮起笑容来,自豪地说,一要看竹龄,竹杆呈墨绿色,竹龄两到三年的竹子最长冬笋;二要看竹叶,叶子密密麻麻长势茂盛的较之淡淡疏疏的,易长冬笋;三要看竹枝,自下而上,竹杆上的第一个竹枝,其对面就是竹根的生长方向,大约两尺处往往能长出一个冬笋。
怕我们不甚了解,中年汉子又热情地跑进路边的一片竹林,指点我们如何识别竹龄及竹根走向。更让我惊奇的是,中年汉子还能识别鼠年春天生长的竹子其母竹是哪根。
我很敬佩中年汉子,也想见识他挖笋的本领。在一斜坡处,中年汉子指着一棵竹子下面肥沃的土壤说,这附近应该会长有冬笋。话未落音,中年汉子轻轻锄开土壤,果然,一颗冬笋露出了鹅黄的尖嘴。中年汉子一边小心翼翼地挖尽冬笋周边的土壤,一边告诉我们挖冬笋要尽量不伤竹根,以免影响竹根生长春笋。
我疑惑地问,冬笋不挖,来年破土而出不就成了春笋并长成青青的竹子?中年汉子笑着说,大多数的冬笋即便来年破土而出,亦长不成竹子,谷雨过后必将腐烂。只有冬天竹根上冒出的如拇指般大的笋苗,来年才有可能长成竹子。
说话间,中年汉子又在另一根竹子的附近找到了一颗冬笋。我们也很想有所收获,于是按照中年汉子教我们的方法在竹林里挖来挖去,可是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发现藏匿于土壤中的冬笋。
看到我们很沮丧,中年汉子又鼓励我们不要灰心。重整旗鼓的我们便赶到另一片竹林,折腾了半个小时后,终一无所获,而中年汉子却再一次收获了两个大大的冬笋。
时近中午,大汗淋漓又饥肠辘辘的我们步出竹林,看着沾满泥土的登山鞋,终于明白,哪怕是完成一个寻找冬笋这样的小任务,如果没有真正的本领和多次的实践,也定然是徒劳的。中年汉子之所以凭感觉就能找到深藏于沃土中的冬笋,那是因为长久以来,憨厚的他一直与这片土地打着交道。他就像一根向阳而生枝繁叶茂的竹子,早已融入了绿的海洋,生生不息传承着绿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