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是全球贸易的通道,从它们“指数”的波动可以窥见经济的冷暖。
一只普通的集装箱,在通道中往来穿梭,今年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
“上半年还在发愁厂里的箱子堆积如山,现在拉集装箱的卡车都不够用。”
江苏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一位业务主管告诉记者:“现在24小时连轴转生产,还在不停地上人、上设备。”
11月中,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约为1857点,比4月中足足上涨了1000多点!到12月初,指数已上升到约2129点,创2008年以来新高。指数的攀升,直接反映的是航运市场运价的上涨。
记者近日来到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却是热火朝天。在自动化码头监测运行中心,天津港集装箱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李晓晖正盯着监控大屏,不时发出指令。“集装箱从没像现在这样抢手。”他说,自三季度以来,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加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初以来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下降,最低时的2月份不足100万箱。“5月份迎来转机,达到165万标准箱,吞吐量实现了正增长。前11个月吞吐量超过1710万标准箱。”
据中国港口协会的监测数据,11月上旬,上海、宁波等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1%;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5%。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已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
受航运、空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欧班列迎来外运高峰。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到98.3%,再创新纪录。
铁路整体货运前三季度也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完成26.24亿吨,同比增长4.8%。
“回暖”,不仅是海、陆运输的写照,空中大通道也在“点亮”。在空管局的“空中航班航迹”图上,天上只要有一架飞机,图上就有一个“亮点”,一天中任何时刻,天上有多少架飞机一目了然。
2月,航空市场大幅萎缩,全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73.9%,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84.5%。
进入三季度,民航业恢复较快,特别是进入9月份,国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6.9%和98%。10月1日,累计出现的“亮点”达到15144个,是2月18日的4倍多。
集装箱的“奇幻漂流”见证了中国经济暖意,日渐繁忙的列车、航班“点亮”了中国经济的信心——
每过去一天,就有超过750万人次乘火车出行,超过1000万吨货物奔走在铁路线上,70多万只集装箱到发港口,1.4万多架次航班在天上穿梭……
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速达到4.9%,中国经济逐季加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实现转正,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2.1%,连续9个月站上荣枯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四季度经济增长或将比三季度进一步加快。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