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灿
南华大学教师唐德文今年41岁,系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以来,他本着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国家核工业战略发展,努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思维裂变与扩展,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他对每一个科研问题,都坚持深入现场,反复试验,不懈怠每一个细节,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谱写了精彩的篇章。
在科研乐土上大显身手
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乐土,只有在乐土里种下希望的种子,鲜花才能绽放美丽。多年来,唐德文在导师邹树梁教授的带领下,迅速融入核应急安全领域。为攻克核燃料循环后处理系统某关键设备的可靠性技术难题,在国家核能开发、国家国防基础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唐德文等骨干成员多次深入西北某核基地开展现场试验,成功研制出核燃料循环后处理某关键设备模拟样机和故障监测系统样机,申请并获得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核设施应急作业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他紧密围绕核设施退役装备的放射性监测与屏蔽技术难题,在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军民融合专项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多次深入核设施退役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提出有效、可靠的技术方案。2012年,他和郭平辉、王湘江等实验室教师带领1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连续3个月深入西北某核军工试验基地,对相关核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现场监测和数据记录,为获取宝贵的第一手实验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他曾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带领10多名研究生在炎炎烈日下进入放射性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连续工作四个小时顺利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正是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留下扎实的脚印。
在课堂教学上大放异彩
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线,只有真正的把握教学这个环节,大学教师才算一名合格的教师。一直以来,唐德文严把教学关,始终把本科与研究生教学放在首位,为本科生主讲了《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等多门课程,为研究生主讲《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仿真与建模》等多门课程;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1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1项,南华大学教研教改、学位与研究生教研等项目4项;指导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他本人2014年获南华大学大学生科技工作优秀指导教师。他还多次前往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指导学生设计、制造与加工。经常为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科技论文发表、实验方案制定加班到深夜,得到同事和学生们的肯定。
在社会服务上大展宏图
做好社会服务是实现教师智慧升华的最有效途径。多年来,唐德文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团队活动和相关科研协会的工作。作为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仪器仪表学会会员,他多次参加协会会议和协会的相关活动,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和核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年多次前往衡阳市各企业单位和核工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开展相关的科研技术服务。2017年8月,应衡阳市科协的邀请,深入兰州科协、嘉峪关科协、广元科协和德阳科协进行学习和交流。
近5年来,他先后承担了湖南省基金、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基础项目以及湖南省科技厅项目等10余项。2014年获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奖1项,201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年获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铜奖1项;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录4篇、EI收录论文共计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2项。他就是这样一直秉承“求真务实,裂变智慧,乐道学问,甘于奉献”实干创新精神,锐意进取,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