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陵
每天一节体育课,有了硬性规定!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而在此前,北京、上海等地也都出台过相关文件,要求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但是“小胖墩”“小眼镜”情况仍然突出,并且呈低龄化趋势。不仅是身体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同样令人揪心。让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动起来。而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以体强身、以体育心的重要途径。每天一节体育课,显然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一至九年级总课时占比为10%-11%。深圳在国家方案基础上,提出“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一更高目标,开了一个好头,做了积极的示范。其他地方能否跟上,这也是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补齐体育课师资短板,还要强化场地、设施、经费保障,要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都要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从认知和行动层面将孩子身体健康、心灵阳光放在首位,改变以牺牲孩子健康追求分数的做法。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相信伴随着体育课从“周周见”变为“天天见”,从“边缘课”变成“必修课”,体育的育人功能将得到充分展现,“小胖墩”“小眼镜”将变少, 孩子们也将更加阳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