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胜
忽又读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句子。我想,如果他当时来过衡山野莓谷,可能传说中的桃花源就要换地方了。
从市区出发,两小时以内随可到达景区。走过一段“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呈逐级下降趋势的石板路,车子河瀑布就从四围未知名的山峰峡谷奔涌而来,在整块巨大岩石铺就的河道上流过,晶莹剔透。
偶尔可见浑圆规整的冰臼,这地貌我在南岳的多处溪流峡谷中遇见,就常兴起沧海桑田的感触。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大自然的面前,在时间的流逝之中,个人的有限生命是多么的短暂渺小!
在瀑布的近旁,有南岳植物界的“扛把子”——两棵巨大的红豆杉。自从被发现具有抗癌特性而声名显赫后,它们就被施以围栏,加以保护,树上更是系满了祈福的红飘带,上面写着人们朴素的心愿。它们一公一母,雌雄不同株,就这么隔垄相望千百年,近在咫尺,而不能耳鬓厮磨,这是一份多么坚贞的爱情!它们的“守护者”守着一个摊子,卖些饮料零食之类,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偶尔解说一下“千年相思树”的故事与传奇。
行至这里,应该已经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紫盖峰的地界了。在它的密林深处,一定隐藏着不可计数的秘密通道,可以通向任意你想去往的地方。这里,有一段麻石铺就的茶马古道,石材早已斑驳,凹凸不平,蜿蜒着延伸到谷底,延伸到远方。透过两旁的树木阴翳,阳光下泻,产生出奇幻的“丁达尔效应”,也令思绪不由闪回到那些“物力维艰”的年代。
在我国,名为“茶马”的古道可谓多了去了,它们仿佛就是古人经济生活的脉管,仰赖人力的艰辛,把各地出产的物资,尤其是生活必需品,输往需要它们的地方,哪怕远在天涯海角。就我而言,应该走过不下十余处“茶马古道”了吧,比如六月在炎陵云上大院,七月在云南昆明时,都走过。我想,如果有人通过考证,专门绘制一幅茶马古道分布图,那肯定是极为震撼的一张行旅图,一张物流图。我们时常对古人以人工伟力所创造的恢宏奇迹发出浩叹,诸如故宫、长城、大运河、金字塔等,可实际上,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这样的不曾留下特别辉煌实物的传奇,可能更加令人震撼。
在深居山林的人家落脚,几无例外,他们总会“设酒杀鸡作食”,给予最好的招待,一律秉持着最朴实最厚道的礼数。有时候,你未免会为这样略带拘谨的客气谦卑感到一丝愧疚。这里面或许是有一丁点根深蒂固的卑微,因而感觉必须以自己最好的东西去款待客人,方才心安。更有甚者,仿佛倾其最好也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似的。但是,正如古人云,“千金为半,二文为满”,这里面的诚意满满,总是令人感动。
在屋场边发现几个似乎是随意放置的石质柱础,应该是他家曾经的宅邸废弃后的留存。而这家男主人现在正在山下做工,除却日常开支和留给儿女的学钱,其它收入几乎都用来盖房。我认为,对一幢自家房子的梦想,几乎是绝大多数乡民毕生的追求。他们必先千方百计砌了高大的楼房主体,贴上金碧辉煌的面砖,装上最新款大气的门窗再说,然后,里面的装修则留待以后徐徐图之。这与城里人的分期购房相较,可以称之为“分期建房”吧。说到底,在深谷山林世代居住,魂牵梦萦要建一幢好房子,或许有那么一点虚荣,但又无不是受国人安土重迁的基因的深刻影响。
高山有好水,好水沏好茶。在山民之家,往往凭一根竹子搭建的管道就将高山好水送到嘴边。我们走出深谷,回到出发点,就围拢几位朴实的茶农。他们条索紧实的茶叶就用简单的塑料袋装着,打开来,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见我们游移不定,还要“延至其家”去实证一番。就见各家门前或堂屋里,都用硕大的竹簸箕晾晒着新制的云雾茶,虽然工艺、品相和包装略有缺失,但东西无论如何是不错的,因为几无弄虚作假的必要。我一向主张到什么地方,都适当买一些当地特产。花费丰俭由人,但积少成多,对当地人,尤其是大山深处的人,就可以有所助力。我带了一袋,做个纪念。
我们喝茶闲聊。大家都建议山民说,你也搞民宿啊,南岳是我们的风水宝地,特别是盛夏,有时候可谓一房难求,这里距离核心景区是有点远,但是慢慢来,反正房子是现成的,靠着亲戚朋友推介,年年都会更好起来的。他们大多笑着说,想当然想,只是哪那么容易!然后,就显出憨憨的神情。
此时,金乌西坠,暮色将合。山风鼓荡,松涛阵阵,更见竹海起浪,层层叠叠,颇有电影《卧虎藏龙》的即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