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建
某日,加班到很晚,当我走出单位的大门时,月光如银,倾洒一地。这时我才突然记起,今天是农历的十五,正是月亮又圆又亮的日子。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这是我小时候,父亲经常说到的一句俗语。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空调,甚至连电风扇也很少。印象中,那时候的夏夜,总是燥热无比。每到黄昏,父亲就会在地坪里洒一些水,然后搬一张竹床放在地坪里。母亲会把竹床用冷水抹干净,然后点一根蚊香放在旁边。等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便往竹床上一躺,一边乘凉,一边看月亮、数星星。父母会陪坐在竹床边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拉扯着家常。我时常会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当父亲讲的故事难以自圆其说时,我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父亲也会被我的问题所难倒,于是便敷衍过去:“等你长大了,便自然明白了。”听着听着,我慢慢来了睡意,有些迷迷糊糊了,这时父亲就会把我抱到房间里去睡觉,母亲则会帮我放好蚊帐,并嘱咐一句:“明天早点起来。”
记得有一次在地坪里乘凉时,月光皎洁,整个大地仿佛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晚风轻轻地抚摸着树梢,萤火虫在天空里划着优美的弧线,这个夏夜是如此的温柔与浪漫。不远处的田埂上闪烁着一些手电筒的亮光,父亲说,那是有人在“捕鳝鱼”。我一下子来了兴致,要父亲带我一起去捕鳝鱼。父亲先是不肯,说晚上怕被蛇咬,但他终究敌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了我,母亲便也陪同我们一起。我们在田埂上慢慢移动,当我看到稻田里有一些“猎物”时,便会把手电筒照住那个地方,催促父亲赶快去夹。父亲则是不慌不忙地把夹子张开,从鳝鱼的身后伸过去,说时迟,那时快,随着父亲把夹子轻轻一收,一条鳝鱼便在夹子上扭动着身子,母亲赶紧把桶子递过去,随着一声轻微的响声,夹子上的鳝鱼便落入了桶中。我在一旁兴奋得手舞足蹈,这种快乐对当时的我而言,是无与伦比的。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喜欢看电视的我,经常会翻过一座小山,去别人家看电视。我看完电视后,父亲一般都会来接我回家。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父亲照例来接,走到半路,我感觉父亲的神情有些哀伤。顿时,我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但没敢多问。
那晚的月亮很大很圆,一层清辉铺满了整个乡间小路,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跟随着父亲回到了家。打开门,只见母亲伏在桌子上不停地抽泣,两个姐姐则偎依在她身旁安慰着她。大姐告诉我,刚刚有人来报丧,外公去世了。瞬间,我的泪水仿佛断了线的珠子,簌簌往下掉……
步入社会后,我进入一位亲戚开的公司工作,工作了两年之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于是便跟亲戚提出了辞职。亲戚白天忙于生意上的事情,抽不出时间来找我沟通。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亲戚约我见面,我们坐在一个公园的石凳上聊天,四周一片静谧,月光铺洒在地面上,仿若镀上了一层白色的银子。亲戚轻轻地问我:“你考虑清楚了吗?你真的要离开吗?”我点了点头,表示了默认。亲戚与我聊了很久,一个劲地挽留我,然而我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最后,亲戚伸出手,向我表达了谢意,感谢我之前为他的公司所作出的努力。我赶紧把手伸过去,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块。虽然我们的同事关系即将结束,但我们依然还是亲戚,我们之间的亲情依然如故……
任世事如何变迁,任人间沧桑几许,月亮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从未远离。但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悲欢离合,那些与月光有关的故事,开心也好,痛苦也罢,终将成为过去。那些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譬如亲情的宝贵与美好,伴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持久地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