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功
有的东西,千万不要带进家门。
比如说,在外面吵架、呕气、颓废等。进门之前是外面的,开门之后是自己的。
你的脸色,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孩子看你的脸色行事。
那一回,他在单位吵架了。为什么?一个要这样,一个要那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个人都各执一词,怎么办?闹着闹着,相互吵上了。你讲我的不对,我讲你的不对,谁也占不了上风。为此,他窝着一肚子气,找谁去发?
回家了,那一肚子气在心里头。临进门时,他有着无名火。但门一打开,心里就豁然了:家才是自己的。
进门和面,包饺子。只有做这些,才压抑心中的想法。
女儿听见有人喊她下去玩,高兴得穿上外套跑了出去,连屋门都没关上。风从外面吹进,玄关处处处作响。
他想去关,心想这孩子不听话。可双手有面,有些不方便。怎么办?对着在家做作业的儿子喊:“你去关下门吧?”儿子在忙,不高兴地嘟嚷着:“又不是我开的门,关干啥?”
这个时候又挑起了他的气:“叫你去关,为什么不去?非得我来喊?”
可以命令去:非去不可,不可以就打人!那么儿子一定会去,可效果就不一样。不就是关门,为什么这样?
当然,门不是他开的,要去不去是他的事。如果这样,强迫命令,就打扰了他做的事。只有换种方式。
他换了一种方式跟儿子讲:“这门打开了,万一有别的人进来了怎么办?把我拉走了,我这饺子也包不成了。”
儿子听了大笑:“您真会骗人,咱们小区哪有外人还来害您?”
他郑重其事地说:“昨天我还碰见了外人,那人去到别人家里,害得人家好惨,你怎么不关心我?”
“真有这事?”儿子哈哈一笑!“我这就去关门,万一有外人进来了,我们怕。”于是蹦蹦跳跳地把门关好,又继续写作业去了。
家里的父亲、母亲的脸色,有许多从讲故事开始。在讲故事中,有热热闹闹、真真假假,孩子容易听进去,但要看你怎么讲。
讲故事,想让孩子做一件事,用方法说笑一番,孩子会开心去做。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讲个玩笑逗他开心,也能赶走他的不良情绪;孩子做错了事,把道理裹进故事讲给他听,孩子会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启发,怎么改正。
孩子喜欢听故事,就看你怎么讲。
有时在辅导写作业,发现每当遇到难题,孩子都会偷偷地翻开练习册后面的答案,从不自己思考。后来,他也反复教育孩子,不能从后面抄答案,但孩子一直听不进去。有一回,孩子把自己的作业拿回家看,一比较:没有抄答案之前,是刚及格,那及格的分数是填答案填上去的。
问孩子怎么办?讲了一个“每一块肉都是好肉”的故事。盘水禅师有一天路过市场,偶尔听见顾客与屠夫的对话。顾客对屠夫说:“给我割一斤好肉。”
屠夫听了,放下屠刀反问:“哪一块肉不是好肉?”
顾客当场愣住,一边的盘水禅师却开悟了。
在人生里,我们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见解来判定事物的价值,但事物哪有绝对的价值呢?
在我们都觉得牛高马大的人才会去打篮球,但1.6米的人又怎么能打?
在巨人林立的NBA中,夏洛特黄蜂队一号博格斯可谓是异类,他身高只有1.6米,是NBA有史以来创纪录的矮子。但这个矮子不容易,他是NBA表现最突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准确,甚至在长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
博格斯从小就特别矮小,但非常热爱篮球,梦想有一天去打NBA。可当他告诉同伴他这一志愿时,同伴们都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一个1.6米高的矮子竟然想打NBA,痴人说梦。
可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的志向,他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又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动重心很低,不会失误;个子不引人注意,投球常常得手。
他从中引出几点:你去抄别人的答案,也是“矮子”。但是不抄,也可能会失误一时,回回这样,就不会抄,也就慢慢长大了。
抄来抄去,不就是重复别人的劳动?那有什么好处?
学“矮子”拼的精神,不服气,靠自己来。与其靠别人?靠不住。
打个天翻地覆,才知道“矮子”的价值。
孩子就明白了,把自己的答案交出来,说知道怎样像“矮子”一样学习。把别人的狠劲用在学习上,争取超过别人,不小看“矮子”。
故事我们都会说,每天都在说话。有的话无人听,有的话别人爱听,这就看如何表达。
讲故事,好脸色。讲的生动有人听,这个好。
就看你怎么讲,讲些什么。不去讲那些无所谓的、不太中听的话。
这对于大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这样说,你会说吗?你能说吗?
当然,尤其要记得不要把难看的脸色带回家。
因为你的脸色,是孩子世界的颜色。不能因为别人的颜色可以关在外面,只把“和颜悦色”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