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若江
烟火凡尘,世事难料,人生苍劲而又不乏温暖,这正是生活让人留恋之处。而那些埋没于烟尘或被包浆裹满的古玉,终究还是会在岁月的磨砺中散发出幽幽的润泽之光。苏迅的这部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读来便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小说人物不多,结构单纯,故事也不算复杂,但烛微洞幽,留给人颇多回味。故事里的小人物构成的日常众生相,织就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个世俗社会,也折射出普通百姓在跌宕年代的生活样貌和灵魂轨迹。读《凡尘磨镜录》,随时能给人带来惊喜,可谓谈霏玉屑,不时闪射出珠玑之光。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议论或借口人物之语,可窥见作者的道德评判与真知灼见,字里行间藏着哲理,藏着值得品鉴的意味。把玩玉石,也把玩人生,慢慢地,那段历史就会被盘出岁月的包浆。读懂这些文字,也大致可以接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了。
“磨镜”在古时候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身份。古时铜镜,用久而磨损晦暗,视物模糊,需经磨镜“良工”的打磨,方重现光洁。经过精心打磨后的铜镜,折射事物自当更真实、更清亮;经过历练的“巨眼”判玉识物,真伪也兀自清晰。人如玉石,亦有包浆。一层层裹满了涂厚了,往往面目朦胧,世间万物莫不如此。烟火凡尘,玉石人生;辨玉识人,皆须去伪存真。笔者认为,苏迅应该也是这样一位“磨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