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我会的:琵琶(十级)、游泳(蛙泳)、烘焙(面包、甜点)、串珠、滑冰(刀冰,带入门);我想学:粤语、小提琴、滑板、做陶器、滑翔伞……”在社交平台上以“技能交换”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此类形式的帖子:网友互相匹配需求、建立互助学习关系,进行线上、线下不定期教学。这是当下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新学习、社交方式。
萧伯纳说,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换后双方则都拥有两个思想。学技能,一般情况下可以付费加入到培训班,这是一种主流的方式。而“技能交换”同样也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技能。因为互换,意味着互利,不仅可以学到技能,还能交到朋友,而且因为是“一对一”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技能交换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技能,还能帮助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人生需要寻找自己的意义,或许从那些爱好和技能中,我们发掘了自身的闪光点,因而变得更自信、更从容。进一步说,技能交换的“技能”,也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技巧,还包括人生经验。
当然,对青年人来说,技能交换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诗情画意。即使交换来的技能暂时无用,只要能保持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以及终身学习的兴趣,那就迈出了寻找确定性、实现可能性的第一步。
对社会来说,也不要觉得“技能交换”只是青年人之间的自娱自乐。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及其社会达人,也可以融入这个圈子,提振青年“技能交换”的信心,事半功倍地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