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扩大“慧眼计划”实施范围,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真假鉴别服务,而且是免费的。消费者在维权中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背后站着中消协,中消协背后站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专业机构。法律和专业,是“慧眼计划”的最大底气。
点评:鉴于线上鉴别的局限,中消协强调目前的鉴别结论仅作为消费参考,如果消费者想要后续维权,还需要走程序及进行条件更为严格的鉴别。但有“中消协”这三个字,平台方和商家将有很大概率重视消费者维权诉求,这已是可喜进步。如果存在更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加入“慧眼计划”,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鉴别毕竟是事后补救,东西买到手了,就算鉴别出是假的,维权还得费力气。因此相比一份“慧眼”鉴别书,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这种放心买的购物环境。
2.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被媒体曝出偷拍事件。偷拍的地点主要是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上,还包括商场、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甚至有偷拍者潜入女厕偷拍。针对女性隐私的偷拍,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偷拍者将偷拍的视频和图片上传至特定网站,中间商购买视频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私域群聊,通过付费会员制的形式将视频出售给下游买家。
点评:要遏制色情偷拍黑产,就要对偷拍黑色产业链实施“全链条打击”,加大打击力度,加强人力巡查,对高发区域进行重点盯防。对于中间商、传播色情偷拍视频的平台等,也要加大治理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惩治。对生产、销售针孔摄像头等窃照专用器材的商家,也要加大惩治力度。网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对偷拍视频做到不购买、不传播,才能铲除偷拍视频的需求土壤。面对偷拍者,被偷拍者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制止并报警处理;其他现场公民,也都要能零容忍。通过全社会合力,才能更加有力遏制偷拍现象。
3.最近,2023届毕业生陆续离开校园。“慢就业”被越来越多人提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应届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点评:虽然存在争议,但对于“慢就业”现象,要区分被动选择和主动选择两种情况。与此同时,对主动选择“慢就业”的青年人,应当区别引导。与此同时,还应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和服务,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同时,要鼓励企业对新招用的毕业生等青年开展学徒制培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和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对就业前景有什么样的预期,归根到底要靠实践和奋斗来实现。只要方向清晰、方法对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