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易修文)“莫主任、易医生,你们医术真是高超啊,小吴竟然被你们救活了,现在还站起来了!”近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病房内,住院复查的梁伯伯又惊又喜地对正在查房的莫清华主任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梁伯伯口中说的那个“小吴”,是一位43岁的中年男性,常宁市泉峰街道人,因鼻咽癌一直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2020年4月23日凌晨1点,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在当地医院填塞止血效果欠佳,遂连夜赶到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当时同样住在抢救室的梁伯伯就亲眼目睹了接下来的一幕。值班接诊医生易修文见急诊入院的吴某精神极差、四肢湿冷、休克血压,经填塞的右侧鼻腔仍血流不止,伴口腔喷血、短暂意识丧失,预估总出血量约600ml,考虑失血性休克可能,立即开放气道防窒息,并请来科室主任莫清华和耳鼻喉科副主任彭程,予急诊行填塞止血、输血抗休克、限制性容量复苏等抢救,患者右侧鼻腔出血停止,血压回升,精神好转。两天后,患者右侧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再次出现右侧鼻腔大出血,出血量极大,再次鼻腔深部填塞压迫止血、输血、开放气道防窒息等抢救,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鼻咽癌大出血致死率极高,正是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及时积极抢救才让患者度过鬼门关,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此后患者行CT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1-5段闭塞,左侧颈内动脉C1-3段狭窄,疑右侧前交通动脉瘤,考虑鼻咽癌累及斜坡并鼻咽腔,引起颈内动脉分支破裂大出血可能,遂行血管介入治疗后才将鼻腔填塞物顺利取出,术后未再出现鼻出血。为控制鼻咽癌继续进展,考虑患者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出血风险高,莫清华主任团队为患者选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四周期后,继续免疫治疗维持近两年,期间营养神经、四肢肌肉功能锻炼等,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近日吴某复查鼻咽部MRI及肺部CT均提示病灶已消除。
鼻咽癌大出血是肿瘤科急重症之一,因为感染、坏死、骨质破坏或肿瘤侵犯动脉引起颈动脉系统破裂,导致剧烈、大量出血,抢救非常困难,常引发患者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快速、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又称颈动脉爆裂综合征(CBS),定义为颅外颈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破裂大出血。CBS在头颈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为3.9%,在晚期头颈肿瘤中发生率为6%—10%。CBS导致的死亡率和颅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0%和60%,伴有大出血时的死亡率高达75%。介入治疗是CBS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措施。根据患者风险等级不同,病情允许时紧急行快速、无创的CTA检查,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情况,同时明确动脉出血点,然后进行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鼻内镜手术及组织瓣重建,是实现患者较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