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卫军
2月16日是一位故友的冥诞,他曾是衡阳城里有名的茶艺馆老板。早起醒来,手机提示他的生日,于是意识到他的电话号码还没有删除,心里顿时生出无限感慨:多好的一个人啊,说没就没了。想起他的拙诚端庄与急公好义,想起我们曾在一起聚会的点点滴滴,也想起他的硕大头颅与宽肩厚背。这个出自衡东县吴集镇乡下的小木匠,靠着提篮小卖起家,并无多少文化根底,却通过不断的勤学好问,成为博闻强识、腹有诗书的高级茶艺师。他罹患甲状腺癌恶性肿瘤病变身故后,家乡的政商文化界名流与亲朋好友两百余人自发冒雨聚齐殡仪馆,向其致以深切的哀思,那样的情景至今感人泪目。
那天是2015年10月7日,我们共同的挚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建华为欧阳爱春先生主持追悼会并致悼词。甘兄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以及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陟、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所长罗玉成的委托,向这位知名书画收藏家、湖南茶商暨茶文化研究者及推动者表示沉痛的哀悼与崇高的敬意。
原来,早在十多年前,欧阳爱春就已涉足书画收藏,与衡阳当地书画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利用自己开办的茶楼,为书画家提供各类无偿服务。2011年之后,他在甘建华先生的引荐下,与湖南书画家及收藏爱好者有了广泛的交往。他积极参加省内外书画拍卖会,组织各种笔会活动,收购了大批书画精品,推动了衡阳书画收藏事业的发展和进步。2012年,他参与创办衡阳市书画收藏家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2013年2月1日,他成为衡阳市第五个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欧阳爱春不但是中国茶叶协会会员,湖南及衡阳市茶叶协会副会长,也是湘派茶馆创始人之一。2014年秋天,他撰写的《突出湖南地域特色,做好湘派茶馆文化》的专论,在报刊、网络、微信到处流传并被推广,2015年元旦,他被特聘为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曾发愿撰写一本《衡阳茶事》,可惜天不假年,遂成终生憾事。
“酒熟茶温犹相忆,天高人远情何堪!”我至今记得甘建华先生在悼词中对他的高度评价:做人谦和有礼,雍容大度,对待友人真挚关心,对待客人一视同仁,对待同行常施援手,对待员工如同己出。他是民建衡阳市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慧眼识英雄,交游遍天下,口碑好到同行羡慕嫉妒恨。
我们习惯于沉浸在各式各样以今生为主题的系列琐事中消磨时间,习惯于用各式各样与生死无关的不急之务来掩盖活着的意义。不少人稀里糊涂地活着,不知活着干什么;稀里糊涂地死去,不知死后去哪里。我们一生要见识多少人、经历多少事,我们又多么的习惯性忘记,忘记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记住一个人呢?是他的美好,他的真诚,他的善良,他的含蓄与幽默?还是基于生活的密切交往,或者人格上的魅力?我想都有一些,但最关键的还是他曾经对你的好。
已经故去7年的欧阳爱春,我却从未忘记。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书画笔会,一起参加过的文化活动,一起聊天喝茶谈古论今,还有一起散步走过的路,相约一起吃过的土菜馆子,仿佛就在昨天,不曾远去。
人生无常,斯人已逝。唏嘘之余,如梗在喉。曾经那样受人尊敬的欧阳爱春走得实在是太早了,也太匆忙了。倘若他还健在的话,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然而,世事从来没有也许,更没有假如,有的只是不可逆转的现实。无论你是谁,死生契阔,都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多年以后,是否会有人仍然记得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个惠及无数人的茶馆老板。被人铭记或许是生而为人的荣光,我们终究得接受没有返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