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圆过大年,聚餐不可少。兔年春节长假即将拉开大幕,各种喜庆事宜扎堆,另一方面也是奢华、铺张浪费的高发期。特别是过年期间美味大餐不间断,一旦放松了节俭这根弦,造成的浪费将难以估量。近日,湖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消费者组织发出联合倡议,号召消费者响应“光盘号召”,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点评:“年年有余”是祖训,“光盘行动”是新时尚,两者提出的时间虽相去甚远,却有着共同的精神传承,那就是勤俭节约。春节假期是万家团圆之时,也是涵养良好风尚的契机。让节俭之风融入节日的仪式感,不仅不会削弱节日喜庆祥和的氛围,反而会让节日的精神文明意涵更加厚重,让年味更加浓郁隽永。
2.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创近5年新高。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呈持续上升态势,更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获得了实际价值。
点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其市场价值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就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未来基于创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3.近日,《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发布,其中包括多项利好:在子女3周岁以内,父母每年各享受10日的育儿假;两孩家庭若首次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适当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新政策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点评:我们乐见各地增加育儿假。但是,更需要关注的是:新增的育儿假能否让职工切实享受?如果不能落实,就成为了“空头福利”。育儿假作为法规固定下来,对有生育计划的夫妇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对用人单位而言,则是一件麻烦事,因为这意味着用人成本的增加。在笔者看来,在明确强制性的同时,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这样才能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实。无论如何,地方出台法规明确育儿假,都是一件好事。毕竟,10天的育儿假能给职工家庭和社会生育带来利好。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