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结合往年研考实际情况,有专家指出,今年弃考人数也或将达到百万。这引发舆论关注,“考研弃考潮”被一些自媒体热炒。
点评:一定程度来说,“弃考潮”并非有多大消极意义。它或许代表着“人员分流”,或者说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考研又不是当年教育资源匮乏下的“高考走独木桥”。倒是希望在人员分流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能坚定自己选择,勇敢向远方奔赴。这是个奋斗就会有回报的时代,不走考研之路,换一个赛道,一样能通向美好未来。
2.近日,江苏无锡市城管局印发《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外摆位”、支持打造“夜市经济”,并配套一系列执法管理的要求。
点评:小小的地摊经济,传递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更见证着社会生活和经济如何慢慢复苏,是城市管理为民便民的生动诠释。可以说,活跃在街头巷尾的流动摊位,就是城市生活的一缕缕烟火气息。只有放管得当,才能让这股烟火气持久地抚慰人心,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3.“情绪消费”催热解压经济, 中国年轻人解锁健康解压新方式。当感觉压力大时,你会怎么排解?吃顿大餐或是大睡一觉?相较于这些,无论是玩Tufting(簇绒),还是做扎染,现在年轻人的解压方式有点“潮”。“古有织女牛郎,今有‘扎女扎男’”,是来自Tufting圈的一种调侃。使用簇绒枪在布板上一顿“突突突”地操作,再刷胶、剪裁,就能做出“毛毛毯”。甚至是衣服、包包,可谓“万物皆可Tufting”。
点评:年轻人“情绪消费”捧红解压经济,各路商家纷纷盯上这块由年轻人“捧红”的解压市场,新兴解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新业态解压服务不断兴起,拥有庞大市场的解压经济渐成一门“好”生意。“情绪消费”催热解压经济,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情绪消费”不是减压的灵丹妙药,“情绪消费”应理性,否则就会导致“坏情绪污染”,购买减压商品也应适可而止,千万别“玩物丧志”。减压的方法有很多,不是“解压神器”就能彻底化解生活压力的。“情绪消费”需要理性的“镇静剂”。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