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昱舒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从混纯未开万物有灵的时代,到如今高楼渐起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神州大地上文明的河水始终碧波荡漾。作为新一代青年,应始终铭记文明的韧性,传递民族精神火炬。
文明是每个国家最丰厚的瑰宝。大气磅礴、秀丽精致的《清明上河图》镌刻着市井生活与人生百态;驼铃声清脆、贯彻南北的丝绸之路;古有贵妃弄胡旋舞醉了君王,今有高科技产业在神州大地上星罗密布;有一方小镇的青砖绿瓦,也有青藏草原上的牧笛声阵阵……这些隽丽的画卷组成了我们中华文明最绵长的底色,细枝末节之处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文明的发展应如锦上添花,标注着历史前进的足迹。古往今来,皆以文明的底色构筑精神的高地。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应学会居安思危,让文明的河流达到万壑归流、千里奔涌之境,闯关夺隘,顺应时代的潮流,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韧,发挥文明的活力与色彩。
文明的韧性是源远流长的,会贯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正如叔本华所说:“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同一性与连续性的延续,是对一代代人变化与衰落的抗议。”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观赏到风雅灵动的“皮影戏”,几乎失传的“耍牙”表演……文明如山岳,即使遭受朔风的洗礼化为沙砾也依旧生生不息。作为青年,我们更应饮水思源,以“绣花”之功,精益求精,成就辉煌。
时代的进步磨损不了文明的韧性,我们应以传承中华文化适应时代潮流为己任,成就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