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白地市炼钢铁

  ■龙桂生

  1969年9月18日,被招工的90名下乡知青,从各自落户的生产队启程,个个担着行李赶赴祁东县政府大礼堂报到。大家心里都有点纳闷:为何不直接到厂里而云集这里?一位领导说,我国钢铁紧缺,制约了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生产发展需要,与美英日等国家相比,我国是钢铁行业弱国。钢铁是国之脊梁,必须把钢铁工业生产搞上去,为国分忧。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安排,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兴建钢铁生产企业。

  领导简短讲话后,即刻安排我们带着行李分乘四辆解放牌货车,前往距县城40多里的白地市镇。下车时,见到一块醒目小牌子“地方国营祁东县铁厂筹建处”挂在老百姓家门口,顿时大家心中的纳闷得到了回答,这工厂是等待我们来开创建设的。

  这是个农村集市镇,街上居住人口不足千人,坐落在国道两旁,另外有一条路通往火车站。筹建处领导、工程技术老工人及后勤管理等20多人早三个月前到达了这里。我们这90人的到来,沸腾了这个小镇。街上大量农家屋、有楼梯板房的被租用了,大家就在楼板上铺垫稻草,几个或十几个人打地铺滚在一起睡,算是安顿好了住宿。知青下放在农村还有一张床睡,现在说是工人阶级一员了,学“大庆”人创业精神,先生产后生活。当天下午,每个人领取了劳保物品棕斗笠和草鞋,以班为单位领取了锄头、铲子、箕箩、扁担及人力斗车等生产工具。大家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老工人师傅带领下,每天顶烈日,头戴棕斗笠,脚穿草鞋,拖着斗车载着锄头铲子箕箩及扁担等工具,步行近2里路来到一片荒野不毛之地,平地筑路基。

  县委要求来年5月1日一定要投产炼出铁来,满打满算就7个月时间。炼铁,就要建高炉筑炉衬,虽然是小高炉,但也有18米高,基座直径8米,基坑深2米。当时,我们没见过吊机和挖掘机,连混凝土搅拌机也没有,靠人工用铲子在地面搅拌成浆,再一担一担地挑运。高炉钢外壳及设备安装,用一根一根杉树捆绑搭成脚手架,起吊设备是手拉链条带动转盘上的起吊钩,一厘米一厘米地上升到所需高度就位焊接。大家用这种原始土办法完成了上百余件设备的高空安装。

  当年,我们以实际行动学习铁人王进喜,牢固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个个激情满怀争贡献,抢时间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星期天,下雨天就是休息日。1970年春节,休息三天就开工了。我们顶着寒风劳作在高空及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地紧张施工。1970年5月1日,高炉如期建成,投产炼出铁来了。望着火花四溅的铁水涓涓地流出,我们无法形容自己的喜悦心情。

  县办铁厂得益于有国道、铁路车站和一条“白河”水的地理位置优势,县内还有铁矿石来源。1971年10月,衡阳地委正式下文接管,更名为“衡阳地区白地市钢铁厂”,高规格配备领导班子,并调一个汽车连驻厂,负责原材料运输,个別县处级领导任车间主任。地委同时整合了人、财、物等资源,为钢铁生产建设拉开了大会战帷幕。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战,一座小而全的钢铁联合企业全面建成,全厂由九个生产车间及十几个科室组成,干部职工由县办建厂初期128人增加到近2000人,住房及生活区一应俱全。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走向市场。为了提高厂里经济效益,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新工艺设计应用,培训职工技能,操作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使增产节能降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有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认证标准,形成了产销两旺好局面,各地来厂求购者人声鼎沸,可谓车水马龙。如日中天的风光好景持续近二十年,厂里经济效益步步倍增,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我们这一批人留下了曾经为国家强盛增砖添瓦作贡献的美好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繁花似锦
我在白地市炼钢铁
冬 夜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我在白地市炼钢铁 2022-11-24 2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