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咸欣古亭古道边

  ■钟云省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大家且来坐坐;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齐场打个呵呵。”作为土生土长的衡阳人,我一直没弄明白对联里“齐场”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不过,没关系,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翻来覆去的琢磨。这副对联据传是王船山先生三百多年前为咸欣村的延寿亭所写。

  延寿亭位于洪市镇咸欣村,青砖青瓦。五里为短亭,十里长亭。延寿亭为一长亭。因为位于咸欣村,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延寿亭为咸欣亭。据记载,长亭初修于明末,再修于清朝道光年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亭是清道光年间所建。

  虽然曾在古亭下面来回走过多次,但每次我都是走马观花,除了惊叹于古工匠扎实的手工功夫外,我更慨叹的是:现在的科学这么发达,机器如此先进,为什么修建的东西反而比不上古代?

  古亭一侧有两根高大柱子,柱上刻着船山先生所写的那副对联。过去,我一直以为那柱子是现代人用钢筋水泥浇灌而成。近日,因包村咸欣,中午空隙时分常去古亭走动,有机会慢慢阅读古亭之一砖一瓦。经仔细观察,发现柱子上斑驳脱落的石块,并且每一根柱子不是一体的,而是用两截长短和大小一致的石柱叠起来的。随便这么一放,却如此稳固,真是让现代人汗颜。我同时请教了对本土文化颇有研究的王辉先生,他说,柱子确非现代化的水泥产品,而是实实在在的石柱。

  万事万物不会无故而存的。咸欣古亭呈南北走向,去古亭前行百来米处有石拱古桥。据此可以隐约推断,咸欣村曾是古官道之经过处。据老人说法,以前,从渣江去往双峰,唯此道可行。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古官道早已不见踪影,唯石拱桥和咸欣古亭历沧桑而不倒,依旧为大家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热情和毅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坐在古亭里,难免让人想入非非。长亭是活生生的存在,但芳草古道早已经沾不上边了。不过坐在亭中,静下心来,还仿佛能听到马蹄声滴滴答答地从岁月深处传来。

  咸欣村民,祖祖辈辈以生产芝麻糖出名。咸欣村的芝麻糖都是谷芽加工而成,以块薄味香不沾牙著称。现在,随着咸欣芝麻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走得越来越远,村子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要生产芝麻糖。坐在咸欣亭里,在微风吹拂之下,常常可以嗅到刚出锅迷人的糖香!四面八方前来买糖的人,如果不知道咸欣村哪里有货真价实的芝麻糖卖,你只要问一下咸欣亭怎么走就行了。咸欣亭分明成了咸欣村一个响当当的坐标。

  咸欣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一代国画大家萧俊贤祖籍就是咸欣村的。一代大儒王闿运先生曾在咸欣村之石门隐居十二载,教书育人。文化是一个村庄的根脉,咸欣村村民和村干部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咸欣古亭的墙壁上隐隐约约记载着近代修缮古亭的善心人员名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几百年来,咸欣古亭一直舍不得离开它的村民,咸欣村民、爱心人士和村干部当然更舍不得古亭的离去。所以,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将古亭修缮完好,让古亭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咸欣古亭古道边
《船到衡阳柳色深》付梓志庆
《船到衡阳柳色深》出版致贺
母亲这一行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咸欣古亭古道边 2022-11-15 2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