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生难忘的石灰坛子事件

  ■邓潇泓

  小时候,乡村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石灰坛子,那是用来储藏容易回潮、发霉的物品的。

  我家的那个石灰坛子放在楼上,是个酱色广口瓦坛子,囗头用一饼茶枯压盖着。大糖、白糖、麻糖和饼干这些走亲戚的回礼包,待客的那点米粉腊肉、干鱼,母亲都要藏进坛子里,以备不时之需。母亲将楼上列为我们的“禁区”,以防我们觊觎她石灰坛里的物品。因此,毎当她从楼上下来,要是碰上我们,看着我们那副垂涎欲滴、喉咙里伸得手出的斋样子,就要发出严厉的警告:“刚才放到石灰坛子里的包包,我有用的,你们谁要打它们的主意,我要用牛刷条子刷烂他一身!再者,这种梯子单薄、狭窄,又不固定,上下不方便,容易出事。”

  听了母亲的话,看到她那放着寒光的双眼,我们不禁打了个寒颤,谁也不敢在脑海里闪现那些念头。在街坊邻居眼里,母亲是一个教子非常严厉的人。我家是半边户,在我们的眼里,母亲是家里最高权力拥有者,甚至是掌握着我们“生杀大权”的“君王”!我们兄弟三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在外爱惹事生非,因而到母亲那儿“投诉”我们的人不少。毎次接到“投诉”后,母亲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是非曲直,便放大招“犒劳”我们——不是赐几口“塘水”(被抛进门前鱼塘,总要呛几口水),就是赏一顿“竹笋炒肉”(用长条竹片抽打光着的背)。

  我家的石灰坛子一般一年换一次石灰块。母亲说,石灰换勤快点,干燥、保质效果好,存放的东西不容易坏掉。母亲从岩前的石灰窑里买回几块大生石灰,用瓢舀尽坛内的石灰粉,将石灰块整齐放进去,铺上报纸,将盛那点米粉腊肉、干鱼肉的包与糖块饼干之类的包分层码好,然后在坛口罩上一块旧布,最后压上那饼茶枯盖严实。

  那舀出的石灰,母亲会用一个器皿盛好,她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碰上家里蒸蛋羹,她会用适量的石灰兑水,待沉淀澄清,将此水倒蛋液中搅拌。这样,蒸出来的蛋羹细滑成块,味道鲜美。遇上家里做米豆腐,她也要用上石灰兑的水,把米豆腐做得色形味俱佳。清明过后,在自留地上种了菜秧子,为了防止萤火虫、地蚕等危害,母亲就会给秧子从头到尾撒上少许石灰粉,防治效果非常好。家中大扫除时,母亲就叫我们在地上撒上石灰粉,再清扫干净,以祛除异味、消毒杀菌。

  那时食物缺乏,我们吃不饱,总想打石灰坛里的主意。有好几次,尽管实现坏主意的条件业已成熟,但一想到母亲的威权与严厉,我便放弃了。终于有一次,我饥饿难忍,最终没能抵过坛里大糖香甜的诱惑,以身犯险了——爬到楼上,掀开坛盖,一阵折腾,剜烂了个包,拿了两块大糖。这大糖是大队糖厂分给社员的,是家里比较宝贵的存货。

  过了几天,父亲的一个同事来家做客。母亲去拿米粉腊肉做菜,发现了情况,异常愤怒。待客人走了,她怒气冲冲地把我们叫到跟前,吼道:“都跪下!谁打了我石灰坛子的主意,麻溜地老实交代!”我们没来得及回她的话,身上就挨上了一顿竹片条。起初,我想,反正没谁看到我动了石灰坛子,于是心存侥幸,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没有交代。在见识了母亲的另一番更勇猛操作,被她用牛绹使劲抽打后,我觉得自己连累了无辜,于心不忍,便生怯怯地招供:“妈,石灰坛子的主意是我打的,包包也是我剜烂的,糖也是我吃的,与他俩无关!”

  “好,那两个鬼崽崽站起来,滚出去!现在,我专门来对付你!”说完,母亲手持竹篾片,又扎扎实实地赏给我一道“竹笋炒肉”的硬菜。尓后,母亲意味深长地教导我:“今天打你,是为了你以后不被人打。你是男子汉,可你今天起初的做法,离男子汉还有一段距离。”她顿了顿,继续说,“不过,后来你是男子汉了。记住,今后一人做事一人当。要知错,就改。现在,你担责了,知错了,并愿意改正,我也就不再打你了。”

  最后,我诚恳地向母亲具了结,她才恕我“无罪”。

  虽然后来随着现代化储存物品器具的普及,乡村的石灰坛子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我对家里的那个石灰坛子终生难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蒸水的早晨
水烟近身旁
终生难忘的石灰坛子事件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终生难忘的石灰坛子事件 2022-09-20 2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