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彪
“我想选择兴趣相投的人做同桌”“希望同桌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9月13日,武汉市友谊路中学七年级(2)班举办了一场同桌招聘会,学生模拟招聘的环节,填写《同桌招聘单》张贴在教室内,其他学生查看招聘单寻找意向一致的同学,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组成同桌。记者观察发现,该班39名学生中有30名学生通过招聘单“招聘”到了同桌。
每逢新学期开学,不少班主任都会面临一次“排座位大考”。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不仅牵动家长的敏感神经,而且事关课堂秩序、班级管理与学生健康成长。
现在将以往的班主任指定座位,变成学生们自由选择同桌,可以说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风险”也不少。诸如与“调皮王”同桌,上课不听讲的同学,可能会拉着同桌聊天;喜欢追跑打闹的同学,可能冲撞无辜的同桌……因此,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给“调皮王”安排一个特别的同桌,这个学生往往是班主任信得过的人。
信任是教育的起点,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信任。正如尝试“同桌招聘”的班主任表示,让同学们自由选同桌,相信他们和性格相投的同学当同桌,心情一定会更好。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关于“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答案,找同桌过程中,也会思考自己有哪些特质、欣赏哪些特质、想发展哪些特质。
当然,对于“同桌招聘”,还应防止因志趣相投更爱“讲小话”影响学习等弊端。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奔赴。自由选择同桌,也意味着让每个学生都变成学习的主人。这种安排学生座位的方式,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