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付
2003年,我在江苏吴江盛泽镇打工,租住在南环路和二环路中间的红洲村一个大杂院里。大杂院里住着十几户农民工,大都来自河南和安徽。
那年中秋节的时候,我刚刚离开汇源纺织厂,还没有找到工作,妻带着一双幼小的儿女陪我住在那间不足十个平方的房子。我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出去找工作,那段时间,我几乎跑遍了盛泽所有的马路。只要看到马路两边的工厂门口挂着招工牌,我就跑过去问,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刚进入农历八月,下班的那个时间段,马路上特别拥堵,大家都放慢了速度。我每天遇见很多骑着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工人,车后座上绑着礼品盒,他们穿着各种颜色的工作服,从他们的笑脸上就知道那是厂里发的福利。
天快黑了,我没精打采地往回走,经过红洲大桥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力气把车子蹬上去了。我下了车,使劲地推着,在桥顶上,我冲着桥下的河水大吼了几声。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照在流动的河面上,河面顿时闪出刺眼的光芒。我转过身,上了车子,顺着坡下去,猛地蹬几下,车子飞快地往“家”的方向驶去。
三岁的女儿听到我的自行车响,从屋里跑出来,“爸爸,爸爸,你咋才回来啊?”我抱起女儿,进了屋,妻已经做好了饭,还给我买了一瓶啤酒。我刚坐下,女儿递给我一块月饼,“爸爸,吃月饼。”我愣了一下,强装笑颜对女儿说:“爸爸不吃,宝宝吃吧!”
“爸爸,你吃吧,那儿还多呢。”
我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发现床头的木板上确实有不少月饼。妻没等我发问,先叹了口气,“是院子里的老乡给的。”我当时除了惊愕,更多的是感动。为了不让妻看到我的酸楚,我赶紧打开那瓶啤酒,对着瓶口,一口气喝下大半瓶,连打几个嗝,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后来,我在人才市场交了一百块钱,才找到一份工作。中秋节晚上,老乡都坐在院子里聊天,妻抱着儿子,女儿坐在我的腿上。女儿用稚嫩的声音对老乡说:“我爸爸找到工作了。”大家都笑着说“好”,又夸女儿很懂事,很可爱。她有些不好意思,把头埋在我的胸前。我望着夜空中那轮明月,第一次感觉他乡的月亮也是那么美,那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