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电影《独行月球》观后随感
~~~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以初心付敦煌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文  芳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一本柔软又有温度的书。该书由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女学者顾春芳撰写,在缱绻的书行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留下了她动人的故事。翻开书,如同打开时间的留声机,听“奶奶”讲以前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00年,从它被发现到举国保护,一百多年来,几代莫高窟人前仆后继、毕生奉献,竭力捍卫着莫高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美,让古老的敦煌艺术在新时代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在坚守的行列中,有一名叫樊锦诗的文史学者。这位2019年“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辈子扎根在敦煌,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工作中。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本书展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樊锦诗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莫高窟,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永久保存,让敦煌的美永世流传。守护敦煌的意义是什么?樊锦诗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国家的发展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国家才有希望”。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留在敦煌,为国家、为文化奉献自己的一生。樊锦诗被评选为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是:“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为莫高窟坚守一生的樊锦诗,让我明白了坚守的意义,那是一股不屈的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樊锦诗,如同深海明珠明亮又温和、朴实又优雅,她的奉献精神给了我一种新的感悟:人的价值不在于为自己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为国家、为社会付出多少。且以初心付敦煌。我们要学习樊锦诗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学习她信念坚定、国之大者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扎根大漠、勇担大任的家国情怀。正如书中所述,莫高窟是一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得正果。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在日常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就要对工作投入饱满的热情,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来勉励自己。坚守一项事业,不断地去思考和创新,看似平凡的工作,也会成为开拓进取的摇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漫游在王船山“咏雁诗词”里
且以初心付敦煌
想说无处说,想聊无处聊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且以初心付敦煌 2022-08-10 2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