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七夕”晚上,线上直播交友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栗江豆油

  ■蒋   南

  知道衡阳有个特产叫“栗江豆油”,是在2003年的一个夏天。

  那年,在栗江那个叫赤土的山村里办了公事之后,已时近中午,我与同事转身来到栗江街上,在一家饭店吃个饭应付下肚子。饭店简陋是简陋点,做出的两个菜却特别好吃,尤其是那个丝瓜肉沫汤,质地细嫩,汤香鲜美,别有风味。

  店老板自己就是厨师。我好奇地问他,你这丝瓜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吃?老板说:“我就是放了点盐、豆油、葱花,连味精都没放。”我又接着问他:“豆油是什么东西?”店老板从厨房拿出一个瓶子,说:“这就是豆油,是相菜(调味)用的。做菜的时候,不论是烹饪或是凉拌,加上一点豆油,菜色略呈金黄,菜味鲜香无比。刚才你说我做的菜好吃,秘密就在这豆油里。”起初我听到豆油这个名字,想像跟酱油之类一样是液体的,看了后才知道,豆油是呈浓稠的油膏状,颜色褐黑,油质细腻,外观有些像巧克力。店老板这人还是很淳朴,他可能是为了让我相信他,就带我去后面的豆油坊“看事实”。

  拐弯来到一个巷子,好远就闻到一股特别醇厚的香味,就这味道光闻不吃,也能把人给馋倒,于是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豆油坊老板姓吴,七十来岁年纪,显得蛮精神。饭店老板说明来意,老吴客气地把我们迎进里屋,给我们讲起了栗江豆油的渊源:“明万历年间,我的祖先从江西吉安一路来到衡阳栗江。牵家带口,初来乍到,家里没有下饭菜,就买了些豆子煮着,准备做豆酱。可是遇上湘江涨洪水,船运和脚力都不通,一直买不到盐。眼看豆子已经发霉,即将全部腐败,老祖公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老祖婆为了减少损失,就用开水去冲洗豆子上的霉,谁知这一冲一洗,剩下的只有一些豆渣了。老祖公一气之下,把冲洗的霉豆子水倒在门外的地面上。说来也巧,翌日就雨转天晴,红日高照。中午时分,在太阳的蒸发下,门外飘来一股特别的香味。老祖公到门外定睛一看,自己倒出的水已结成一层褐色的膏,香气扑鼻,特别诱人。他用手指点了点送到口里,味道出奇的好。后来,祖先们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酿制豆油的方法。”接着,老吴又带我们来到作坊,打开豆油缸让我参观。

  2017年,我到栗江调查、采集湘江渔歌,顺便向渔民李老问起了老吴家豆油的事。李老说:“老吴家的豆油在当地确实小有名气,自己打小的时候,只要吴家人挑着担子经过村口,人们一听到‘打豆油啰!’的吆喝声,家家户户都会拿上小罐子去打豆油。”李老叭哒几口烟接着说:“你说的那个老吴已经作古了,现在是他儿子小吴在掌管豆油坊,手艺绝不亚于他父亲。”原来李老跟老吴家还是远房亲戚。在李老的引荐下,我再次来到老吴家。李老口中的“小吴”,其实已是60多岁的人了,当他知道我是搞民间文学的,心里头基本上就没什么戒备了,热情地跟我交谈起来。

  他告诉我,老吴家豆油是遵循祖传技艺纯手工酿造,是一种不加食盐、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独特调味品。做豆油的豆子要用拖泥豆,因其表皮无光泽而有泥膜,颜色如泥,故又称泥豆。这种豆子植株矮小,适宜播种在我们衡阳丘陵地区秋季水源不足的二岸田,在早稻收割前10天左右,随即撒播。早稻收割时,泥豆就会长出10来公分高,待到晚稻勾头时,泥豆就会开出朵朵小红花,形成秋季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宋代汪莘的诗《潘别驾自祁门回》,应该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象:“白马嘶风入紫阳,使君一笑列壶觞。秋原是处堪图画,豆子花红稻半黄。”

  泥豆的脂肪含量较低,而蛋白质含量又高,是酿造豆油的上等原料。首先用温水将泥豆浸泡,再把豆子捞出放到木甑里蒸熟,然后倒在簸箕里散热。待豆子冷却后,放在封闭的房子里发酵。等到每粒豆子上都长满了一层绒绒的“霉”时,就可以把豆子端出来,放到水里洗干净。沥干水,再倒入大缸里,盖上盖子,让豆子再次发酵。发酵好了,把豆子铲到另一个缸里,存放两天后,加入开水浸烫,这时缸里的水就变成了浓浓的棕黄色。最后就是提炼豆油了。

  制作豆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步骤非常繁琐,从选豆、洗豆、蒸豆、发酵,到再洗豆、再发酵、过滤,深加工、提炼等,做一批豆油至少15天,要经过几十道工序。

  民间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栗江,听说大禹治水曾栖于栗江憩山洲,便弃舟登岸,过桥上憩山洲。就餐时,乡里厨娘献上一道菠菜煮白豆腐。乾隆皇帝一吃,觉得味美色佳,非常爽口,随口吟出“清水白玉板,红嘴绿蒑鸽”以赞赏。乾隆皇帝回京后命御厨仿做,却远不及栗江那道菜之味美。通过了解,原来是少了一味佐料——栗江豆油。乾隆皇帝遂令衡州府尹送栗江豆油进京。栗江豆油因此扬名。

  后来,人们把乾隆皇帝上憩山洲经过的那座桥称为“万岁桥”。上世纪70年代,栗江人民公社成立了万岁桥豆油厂,申请注册“万岁桥”商标。他们从几家豆油坊收购质量上乘的豆油包装贴牌,产品远销长沙、武汉、杭州、上海、北京。据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外国朋友品尝“万岁桥”豆油后,都竖着大拇指连连称赞。

  栗江豆油工艺独特,品质与众不同,就是散装存放,也不干不霉不变味,可谓一绝。栗江豆油还富含氨基酸,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能开脾健胃。相比超市里那些什么酱油、蠔油、蒸鱼豉油之类的调味品,栗江豆油不遑多让。这大概也是许多在外地的栗江人,每次回家都要特意买一些豆油去外地的原因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栗江豆油
湘西掠影
衡阳全城搜索婚恋平台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栗江豆油 2022-08-05 2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