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郴
微曦初现,福严寺沉浸在一片庄严之中。晨钟首先将这种庄严送入你的耳鼓,继而木鱼声声带来颂经,浑厚而隽永。
四野寂寥,颂经曲破空而来,声浪起伏绵延,虫鸣的声音隐去,如果此时你闭目品读这晨之佛曲,用心去感受它与自然的贴近与融合,佛的声音仿佛在暗示,天地万物,一切生灵,都是自然之子,珍之惜之爱之。
月亮从东山升起,风起来了,佛音在风中飘荡,千山万壑中苍松翠柏绿竹,摇摆起来,似绿浪在天际线摇曵,我仿佛看到,佛音将整个南岳搅得生动起来。
福严寺的晨,就是在这富有仪式感的唱经中开始的。这是打开天界之门的第一道光亮,渐渐放大,直至天之大光。
梵音退去,清脆鸟鸣声掠过山涧,蝉噪声四起,清凉世界里,一切生灵都元气满满,在山之怀抱显出勃勃生机,青山赠我以精神,我还青山以生动。
每天早晨,我喜欢环福严寺广场散步,它是这起伏山岭中难得的平旷之地,四面环伺苍松翠柏,中缀以十八棵罗汉松,既有盘龙虬枝,又有伟岸挺拔。当然,最靓的风景,是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涌来晨练的人们。他们常以老人为多。盛夏的南岳,一房难求,福严寺的周遭,就有好几家民宿,居者多为长株衡老年夫妇,他们是这些民宿的常客,整个盛夏,他们便为山中客,在自在世界逍遥度日。
一对年过九旬的夫妇并肩走来,观者无不赞叹,真乃神仙眷侣,老者鹤发童颜,眼明耳聪腰直足健,走累了,玩手机,看抖音,拍视频。你能说这不是时代之风吗?
又一群年过七旬的大妈走过来,居然有飒爽英姿之状,太极八卦,瑜伽八段锦,劈腿站桩,轻歌曼舞,一招一式,在这山野之中带来一股都市之风。
在福严寺这些个早晨,众乐乐的场面,让我沉思,让我感叹,让我赞颂!我想,如果一切大慈大悲,不在普度众生中实现,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而个人在整个弘法的过程中,只是微尘而已。我读到方丈释大岳法师一首诗,就很能表明他的心迹:
“古刹禅堂宿业开,洗心息妄出尘埃。
清风晓月山为伴,步约披云一纳来。”
我想,你在这个早晨,读到这样的诗,定会感觉福严寺浓浓的文意和深深的爱意。
没有盛世的福音,又哪有福严寺的佛声?
福严寺为南岳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创建于陈光大元年(公元567年)。如果从年岁上说,它已近沉沉暮年,但我逗留于福严寺的时日里,对于它的暮岁,因为一件偶遇之事,而陷入深深沉思,感慨万千。
我来福严寺的第二天,一日无话,傍晚,红日西沉,酷暑退去,清风徐来,四野霭合,便携清茶一壶,围室外石桌夜话。当是时,中国画院胡抗美、曾翔兄正带书法培训班在此集训。同为文人,便有了共同的话题,当大家谈兴正酣时,忽听得惊叫起来,一位女士惊恐万状跑着大喊:“蛇!蛇!蛇……”众人闻声起身,直奔女士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条见米的长蛇,三角头,偶吐花信,悠悠爬行。众人团团围住它,可蛇毫无惧色,不退反进,缓缓爬行中似乎在说,佛门胜地,你们是不会杀生的。
释大岳见状,大喊,千万不能惊忧!庙中有钳子,将它夹往庙外。于是便有僧人飞奔而去,夹住那蛇,放到山边。蛇一溜烟钻进树林,那轻松状,顷刻立现。
蛇能于人声鼎沸之时撞入庙间,是偶入还是不时有之。从庙中常备夹蛇之器来看,决非偶尔。
是夜,我脑海中总浮现那蛇悠然自得的样子。难怪人家称入佛门之蛇为灵蛇!岁月的沉淀,佛门的气息,万物之间莫不是也有一种心灵的感应?我想,灵蛇是感应到友而不是敌的时候,才会作出那种反应,居然将团团围住的人阵逼退。
积善成德,积德建功,功德圆满之时,必将是万物的首善之区。
福严寺,好一座古寺,守住你的信念,注入时代的新观,你从早到晚的每一天,都会以文化寺,形成自已独有的,充满新的赋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