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团才
1990年的一天,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经历了一次特殊的飞行训练。
按计划,当天上午飞行,因天气原因推迟到午后飞行,我们机组三人,分别是机长、通讯员和身为领航员的我。大约15时,我们机组驾驶飞机从机场起飞。我们机组是这批飞行的倒数第二架飞机,最后一架起飞的是我们团长。团长出航后,发现前方乌云密布,感觉天气不好,就掉头返航了。随后,机场塔台命令所有天上飞机按原航线加速返航。
此时此刻,大家都意识到天气变坏了,在心里想着能见度差时如何引导飞机安全着陆,空中无线电几乎处于静默状态。大约飞行80分钟后,我们的飞机到达某县城上空。因飞机在云中飞行,我并没有看到地标。此时,飞机颠簸渐渐加剧,严重危及到飞行安全。飞机刚进入三转弯,突然一个大火球在机翼右侧爆炸,瞬间飞机进入失速状态,飞机垂直下坠!我立即通知机长:“把飞机改平!”机长即用通话器命令:“跳伞!跳伞!”
我意识到,飞机已无法操纵了,更糟糕的是,机组三人在失重状态下都无法操纵跳伞设备逃生。万幸的是,飞机离地面大约600—700米高度时,机长设法把飞机改平了。我立即提示机长:“加油门爬高!”防止飞机撞山。就在这时,又一个问题来了,机长无法与机场塔台取得联系,领航员无法调到机场导航台(事后查明,飞机天线已被雷电击断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一样。反复操作多次后,我和机长互换,他调导航台,我联系机场塔台,结果都失败了。
飞机还在雷雨中飞行,这样下去,势必还会遭遇雷击,极易产生飞行错觉。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我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沉着应对。我告诉机长迅速爬高,到云上去飞行,还可节约点燃油。大约高度 5000多米时,飞机出云了。按照飞行常识,我们向天空最亮的方向飞,力争早点飞出云层。飞出云层后,我看到了一条河流,马上意识到,只有沿着河流飞,才有恢复飞机位置的希望。
我们沿着河流飞了 5—6分钟后,看到了一个城市地标。我们的飞机就在这个城市上空盘旋了一圈。打开地图,根据河流、铁路、公路、地标本身特征、相关位置,判断这个城市就是某市。然后从地图上发现有一条不规则的河沟流经机场旁边,这时飞机燃油警告灯已亮,我们迅速再查沿线地面安全标高。就这样,飞机保持安全高度沿河沟走向飞回了机场。
这次飞机安全着陆,虽然飞机和人员都安然无恙,但有惊有险。我的体会是: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熟悉特情、正确处置,永远是一名合格飞行员应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