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更多大师上网搞科普

  ■雨   馨

  一头稀疏白发,一件灰色夹克,语言表达简练,知识回顾清晰……近日,85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走红网络。今年6月起,汪老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讲解海洋科学知识,短短数月吸粉百万。

  从人称“吴姥姥”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到“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汪品先,一段时间以来,“大佬级硬核科普”频频火出圈。仔细打量这些“爆款”,虽然内容领域不尽相同,但鲜活生动、亲切自然是共同的。通过通俗的语言与直观的实验,奇妙的自然现象、深奥的原理公式一下子清晰明了,让观者发自内心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大师”走红,折射出公众对于科普的旺盛需求。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海洋科学,还是基础物理,其实都有一定的理解门槛。尤其对于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的“素人”来说,复杂的公式、精深的理论、专业的名词,哪个都让人挠头。吃透原理的“大师”“大家”以接地气的方式做科普,又借用短视频这样的新传播形式,“破圈”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别开生面的科普给人无限惊喜,但也有声音认为教授院士这么搞是身份“降维”。事实上,科普工作为的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点燃大家探索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国家民族的创新力。与其说这是身份“降维”,不如说是一种教育“升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求知需求,“吴姥姥”“汪爷爷”这样上网搞科普的大师还是太少了。在呼唤大师出手的同时,全社会也应参与进来,网络平台多提供技术支持,让知识的普及、分享、共创更便捷。多方携手,久久为功,全民科普一定会有更多“爆款”输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五指成拳守护银发经济“一池活水”
勿让“薅羊毛”横行无忌
乐见更多大师上网搞科普
下线“拍照搜题”App确有必要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乐见更多大师上网搞科普 2021-12-16 2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