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萌
晚上睡不着、睡不好,白天醒不了、爱犯困……睡眠本来是人体的自然生理现象,却在当今时代成了许多人面临的“障碍”和困扰。
一些失眠者试图通过购买香薰、睡眠喷雾等“助眠产品”改善睡眠,效果却未必乐观。还有人服用安眠药物,但身心对药物的依赖往往会呈现“边界递减效应”。不少失眠者难抑发问:好好睡觉为什么变成了“奢侈品”?
专业医师指出,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明,过去欠下的“睡眠债”可以通过事后长时间的睡眠来弥补。这也是许多上班族周末“补觉”,却未必能“解乏”的原因。而且,一旦形成经常性失眠,紊乱的生物钟可不会以周末休息为转移。
事实上,睡眠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还是备受关注的“双减”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良苦用心,都旨在从导向和机制上保障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睡眠时间。
“自律才能自由”,也适用于避免睡眠障碍。牺牲睡眠换来的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身体逐渐出现不良反应的被迫性代偿。睡眠终归是个人的事,睡眠健康需要个人更加合理地支配时间,努力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健康的解压方式多种多样,不要在临睡前“放飞自我”。必要的时候,不妨寻求医生的科学干预。
热爱美好的世界,渴望清醒地探索它,离不开充足的睡眠作为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是懂得自我平衡与调节,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