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景点应要“去美颜”

  ■朱俊屹

  追求美景,是人心之所向。受他人鼓动前往,更是人之常情。可是,那些成批量、同质化的精致照片包装的“网红”地美景究竟是真是假?褪下特殊加工的滤镜后,“网红”地到底还有多少能看的?

  据报道,一些网红景点打着著名景点微缩版的旗号,邀请旅行达人,知名人物等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以此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但是,这类网红景点大多是依靠“滤镜”包装,所见和所得并不相同,在推广中展示的美景和享受的服务并不能真实体现在游客眼前。亦或是各类网红景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有似曾相识之感,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可以看到,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这也是各地都在积极打造“网红”旅游景点的原因。

  但是,文旅业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要么有奇绝壮美的自然景观,比如“五岳”等。或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如西安等。如果没有以上两方面的优势,那么这些旅游景点也应该做到货真价实,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觉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

  2016年5月,号称投资3亿多元、占地1200亩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陕西蓝田县境内开业,该民俗村借助当时大热电视剧《白鹿原》,以“一夜爆红”的姿态成为当年西安旅游市场上的“顶流”。但时隔4年就被曝出民俗村停业拆除。究其原因不少游客反映,民俗村同质化的景点、毫无特色的旅游体验、过高的商品价格让他们不会选择再去该景点。

  可以看到,一些“网红”景点在先天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攫取一时的经济利益,利用技术手段将原本普通的景色改变成美轮美奂夺人眼球的美景,再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或者借着当下热门“蹭热度”。但当游客真正到来时却发现文不对题,大呼上当受骗。这些“网红”景点当风头过去后就无人问津,落得一地鸡毛。这些景点犹如开了“美颜”滤镜,当游客真正去参观时,就成了“见光死”。

  诚然,在当前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下,发展旅游业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应该是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拍脑袋跟风决定就修一条街,盖几栋楼,种一些植物,圈一个景点。而且地方应该摒弃粗放式的旅游模式,不能以假代真,以新当旧,用不切合实际,带有欺骗意味的“滤镜”和推广来吸引游客。要深入挖掘本地传统历史文化,以城做景,将景点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让景点不再局限于围墙之内,把城市作为景点的延伸。同时可以深入开发乡村游、山野游、红色旅游、爱国主题游等多种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只有真真切切把景点本来之美展现在游客面前,才能打造能持久发展、受人喜爱的旅游景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旅游景点应要“去美颜”
“没面子”工作也能有成就
儿童用药咋脱困?
加快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旅游景点应要“去美颜” 2021-10-12 2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