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再次强调了文创产品开发既要有文化味,更要保证质量。
点评:文创产品最忌空有“文”而少“创”。优秀的文创产品,能够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保证其文化元素不变味的基础上进行衍生与再创作。作为产品,“有趣”和“吸引人”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文创产品与生俱来地肩负着宣传文化的使命,敷衍了事的设计只会令人反感。只有用心,才能真正发挥优秀文化元素的力量,让更多原本不了解、不感兴趣的消费者爱上这些文化瑰宝。
2.塑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会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共二十五条,将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
点评:禁塑“入法”,关键还在于落实,这就需要从源头入手。要严禁各地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要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其次,需纳入“信用体系”。可考虑把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个人等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其三,需跟进“可替代品”。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3.开学一个月以来,北京的张先生发觉,自己刚上初二的孩子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了——向家长要了好几次零花钱买文具。张先生后来才知道,孩子买的是现在流行的文具盲盒,周边不少学生都在购买和收集。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商场和中小学门口的文具店中都有各式各样的文具盲盒出售,它们有些是印有各种图案的盲盒笔单品,有些是以本子、尺子、笔袋等不同文具组合起来的文具盲盒袋,价格通常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点评:文具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玩的。文具盲盒的创新属性不能掩盖或带歪文具的实质功能属性,文具盲盒不能异变为“玩具盲盒”。鉴于购买文具盲盒的多为未成年人,容易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家长、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知文具盲盒消费的行为属性和意义,摒弃以玩具“集邮”为导向的游戏性文具盲盒消费观,并对他们购买文具盲盒的行为多加关注、监督,对他们的零用钱开支予以适度控制。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