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明娜
近年来,各大社交平台开始陆续涌现儿童的身影,“全网最小的美妆博主”“六岁儿童帮妈妈带货”。博主、化妆、带货,这些本是贴在成年人身上的标签,却呈现低龄化的走势,悄然与儿童搭上了关系。他们不顾明令禁止,依旧是我行我素、“打马虎眼”,搞营销、赚流量,摇身一变,“网红儿童”成了吸金吸睛的工具人。
儿童,小小年纪,难以独立完成策划、制作、包装这一流程,主要是幕后黑手在后操控发力。父母作为监护人,对孩子有直接的决定权。起初,可能单纯是记录生活,锻炼表达能力。可一旦红了,掺杂利益之时,就变了味道。
稚嫩的脸庞,本是怀里抱着白雪公主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娃娃,却成了身穿露肩装的“带货网红”。本是学唱古诗词小兔子乖乖的宝宝,硬是成了用清脆娃娃音介绍腮红、粉底的“美妆博主”,可谓是与现实格格不入。但也就是这份格格不入,使得“网红儿童”成了吸金吸睛的工具人。
很明显,平台是最大受益者。家长可能暂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可以后呢?在流量、资本的包装下“众星捧月”,可过气之后,回归现实将面临巨大的落差,对儿童的心理是个不小的挑战。另外,孩子过早的进入了名利场,容易产生虚荣、攀比心理,影响三观塑造。
家长们,收手吧,承担起该承担的义务,尊重成长规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平台们,收手吧,不要再消费未成年人了,落实相关社会责任,共同携手还儿童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