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城的早晨

  ■李慧星

  上世纪70年代读中学时,就读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从那时开始便为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所吸引。那里有竹簧叠翠的山、蓝天染绿的溪、白云缠绕的塔;有奇异的吊脚楼、拽行的摆渡船、鸡鸣三省的域界;更有老人、女孩和黄狗独户居住的袅袅炊烟。边城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这种境界,我们只能在小说中读到,只能在想象中感受,也只能在魂牵梦绕中向往。

  这次借看望在湘西花垣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之机,顺道圆了我40年的边城之梦。

  我们一行赶到边城时已是傍晚,整座山城沉浸在落日的余晖和缥缈的炊烟中。热情的苗家小哥特地安排了临江靠窗户的席座,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山黛如染,若隐若现;江上的渔火点点,扑朔迷离;江边吊脚楼的红灯笼,随风摇曳,忽明忽暗,给边城的夜晚增添了些许神秘异样的气氛。我们一行人把酒临窗,任由江风轻拂。喝着湘西苗家自酿的米酒,大块朵颐着湘西土腊肉、角角鱼、粑粑菜。朋友为助酒兴,花10块钱请了一个小哥用吉他伴唱改编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心上人,我在湘西边城等你,有人说,你嫁到了重庆。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随着小哥那撕心裂肺、如泣如诉的歌声,不知不觉月上柳梢头,人都微醺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两坛土酒,早已风卷残云般扫进了各人的肚里。

  回到客栈,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第一次来到边城,我兴奋过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顺手翻开店家提供的《边城》一书。“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当我把《边城》再次读完时,就听到湘地这边“茶峒镇”的鸡鸣,不一会儿,渝东南“洪安镇”、黔西北“迓驾镇”的雄鸡就相继奏响了古镇的晨间序曲。之后,三省的鹧鸪、杜鹃、布谷、画眉、喜鹊都参加了大合唱。这可真是“一脚踏三地,鸡鸣闻三省”的风水宝地呀!

  天已经蒙蒙亮了,不如趁早去重庆那边看看。

  我信步沿着沈从文先生描述的小道,一边走一边欣赏小溪的风景。“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不知不觉跨上了清水河大桥,桥的中央便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重庆方在桥头建立了一个牌坊,横梁上书“渝东南第一门”字样。过桥左侧立有一石碑,由当时所属的四川省所立。石碑前书“东南门户”几个大字,并配“车行万里今登天府,足下咫尺先入秀山”的对联。后书“渝湘黔边城”字样。

  洪安老街为石级梯街,长千余米。沿街两旁房屋青砖黛瓦,庭院深深。每户均有高大结实的封火筒子,其造型独特,高过房顶数米,防火性能极佳,无论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势都不会向两旁继续延伸,充分体现了洪安先民聪明机智的防火能力。古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地势时缓时急,别有一番韵味。1949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向大西南挺进,就是从这里入川的。当时的“二野司令部”就设在洪安老街上的一座四合院内。只可惜我当天去得太早,无法进去参观,也算是这次边城之行的一个遗憾吧!

  循着古街道下行至清水河边。只见一条船上站满了人,艄公不划浆,不撑槁,用手拉着一根过江铁索,向我这边飘过来。这不就是沈先生在《边城》书中描写的“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对!拉拉渡,也叫索拉渡。今天的拉拉渡已将废缆换成了一条钢丝绳,方头船改成了现代船型,也就没有当年沈从文先生所描述铁环挂在废缆上的情景了。

  看到这,我突然想起清代名人章恺曾的诗来,“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此诗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一路上我们自嘲地说,谁要是在这个地方发生点什么奇闻异事,不出一个早上就会随着江水传遍三个省份。

  船拉过江来,朋友一定要去翠翠岛,看翠翠的塑像。导游介绍,翠翠岛就像一条古老的渡船静静地停泊在清水江中,翠翠一直站在船尾,等待着心上人归来。

  这个塑像是大画家黄永玉,依据著名湘西美女歌唱家的原型塑造,高9米。翠翠绰约的身影与云的倒影一起荡漾,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有人说:这塑像太漂亮,现代气息太浓,与沈从文先生《边城》里描写的翠翠相差太远。

  我沉思:我们每个人读《边城》都会有一个心中的翠翠的形象,或挺拔玉立,或柔弱多情,或环肥燕瘦。黄永玉老先生是湘西人,他懂《边城》,在他心中翠翠就是这个现代湘西美女的样子!我们又何必一定要用自己心中的翠翠,去限定人家心中的翠翠?多一点想象,每个人心中的翠翠会更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边城的早晨
城里的花生米
杳湖山传奇
秋色这边独好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边城的早晨 2021-09-09 2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