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电动车跑在“法治轨道”上

  ■史志鹏

  送外卖、上下班、接送娃……凭着绿色、经济、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电动自行车作为中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

  如此庞大的使用人群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由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与日俱增。如违规改装改造或骑行者安全意识淡薄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上演,停放、充电不规范或电池质量问题引起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所以,要让电动车真正造福于民,必须确保它始终跑在“法治轨道”上。

  加强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在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链条中,如果只关注使用环节,往往治标不治本。还应严把生产、销售关,方能有效预防违规电动车流入市场,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严格贯彻执行是治理关键。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就电动车陆续出台了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许多地方也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立法加强对电动车的治理。治理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取决于对法规的执行落实情况。

  自觉守法守规是治理基础。再健全的规定也只是外因,起指导监督作用,只有相关方内心对法规的自觉遵守才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电动车虽小,却是考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道考题。除了将电动车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也须着力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为引导大家不把电动车推进楼梯间,可在小区设置电动车棚,并配备充电设备;为缓解配送员争分夺秒送餐带来的安全问题。疏堵结合,方能让电动车合法合规上路,真正有效服务公众出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相浅见
普通话普及率超80%意味着什么
“砍单”砍掉了诚信
让电动车跑在“法治轨道”上
围观“塌房”需反思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让电动车跑在“法治轨道”上 2021-08-31 2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