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广州、深圳、东莞、瑞丽、南京、扬州等地也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世卫组织和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近期联合发布的疫情报告中指出,德尔塔毒株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来势汹汹的德尔塔毒株有哪些特点?感染德尔塔毒株以后有何症状?个人该如何做好防护?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率
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一是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差不多增加了一倍。近期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其传播动力学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同时,德尔塔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大概平均缩短了1—2天。
二是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在我国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没有看到它能够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三是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感染德尔塔毒株后的症状
非常不典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副校长、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指出,在此次南京疫情中,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
对此,邱海波特别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正是因为症状极不典型,大家在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曾指出,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导致
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这叫“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例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出现突破病例,仍然是我们全球打了30多亿剂次疫苗人中的少数。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也认为,目前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现有疫情防控措施仍然有效。
德尔塔传播方式有变化吗?
冯子健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空气传播或者叫气溶胶传播。据新京报6月21日报道,广州警方在对一起四代重点病例接触追溯过程中发现,黄某就曾与鲁某(第四代感染者)在用餐时,两人分别进入卫生间,双方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而澳大利亚一项追踪病例显示,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株司机同三名患者在马路、商场或咖啡馆外经过时导致传播感染,但每次关联时距离在10—60cm 且关联时间仅几秒钟。
德尔塔最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密闭的室内环境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景。广州疫情的早茶传播链、本轮疫情的扬州麻将馆传播链、荆州火车站传播链、常德穿紫河游船传播链等,都具备这一特点。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发表了《新冠疫情的现状和判断》的演讲中强调提醒,因为德尔塔毒株的病毒载量高,人体呼出气体毒性强,人多、通气差的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防”,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少聚集,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积极配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二是“减”,减少跨省跨市的出行,广大群众要暂缓外出旅游,合理安排行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旅途感染风险。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三是“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涉及被排查的人员或曾经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主动向所在地的村、社区、单位、酒店报告可疑的接触史和旅居史。
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如果出现了一些咳嗽、发热、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进行筛查诊治。就诊过程中,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不能往人群聚集处扎堆。
对抗德尔塔,多家机构已在研发新疫苗
8月5日,根据第一财经报道,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兴近期将向各国药监局提交针对Gamma株的克尔来福和Delta株的克尔来福的临床研究及紧急使用申请。此外,中国生物针对多个变异毒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发推进。据悉,中生对于贝塔变异株的灭活疫苗研发正在进行中,目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的灭活疫苗也在开发中。
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主管医师陶黎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较为有效的做法包括:第一,专门针对变异株设计疫苗。第二,用现有的疫苗加强,以提高抗体浓度,抵御变异株。第三,找到病毒相对稳定的不易变异的部分,设计广谱的疫苗。
在8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现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效。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铭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国内已经有6款疫苗被批准使用(科兴,国药北京,国药武汉,康泰,康希诺,智飞),涵盖了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路线。同时还有多款疫苗在开发过程中。截至2021年8月5日,国内疫苗接种量已经超过17亿剂,稳居世界第一。未来伴随着更多病毒变异的出现,国产疫苗的保护作用可能会被影响。王立铭在文章中还提出,“在新冠病毒和人类长期共存的未来,每年定期注射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效果,应对不时出现的新突变株,可能会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综合新华社、《健康时报》消息
